既有對未知世界的敬畏,也有對大明國力的自豪。
吉垣立于朱元璋身側,臉上掛著恭謹的笑意,聲音清亮而帶著幾分諂媚:“陛下圣明睿智,蒙上蒼垂憐,賜予鄭和的航海圖,詳盡無遺,洋流走向、異邦位置,皆分毫不差。”
“更有那依循科學之道創制的海上定位儀器,精準無比。”
“正因如此,鄭和統領的船隊方能乘風破浪,平安歸來。”
朱元璋微微頷首,伸手輕捻頜下花白的胡須,眼角泛起一絲笑意:“咱這孫兒,倒是得了天大的福澤。”
“你說,他從未踏足海外半步,怎就對那些遙遠之地了如指掌?”
吉垣忙躬身,笑得愈發謙卑:“奴婢愚鈍,焉能揣摩皇帝陛下的玄機?”
“想來陛下乃真龍天子,自是承天之眷,得了上蒼的點化,擁有凡人難及的智慧。”
朱元璋朗聲大笑。
的確,朱允熥的學識淵博得令人費解。
那些聞所未聞的知識,諸如天文、地理、航海之術,甚至連飽讀詩書的朝中大儒都聽得瞠目結舌,無從考證。
朱允熥對此的解釋,總是輕描淡寫,稱是翻閱古籍所得。
可老朱雖出身寒微,自登基后卻博覽群書,宮中藏書汗牛充棟,他卻從未見過哪卷古籍記載過這些奇聞。
更不必說,那些滿腹經綸的翰林學士,面對皇孫的學問,亦是滿臉茫然,皆聞所未聞。
朱允熥的知識,宛如從天而降,來源成謎。
不過,老朱并未打算追根究底。
只要朱允熥還是他親孫子,身上流淌著他的血脈,那便夠了。
知識來源解釋不通,便歸于天意,歸于神明的恩賜。
這位歷經風霜的帝王,對江湖術士的裝神弄鬼向來嗤之以鼻,對所謂算命先生的胡言亂語更是不以為然。
但老朱卻篤信天命。
每逢天象異動、星辰移位,他總會凝神觀察,細細揣摩上蒼的警示。
只是,這份天意,老朱只信自己親眼所見,絕不假手于人。
司天監的官員,縱然口若懸河,也難以說動他分毫。
在老朱看來,凡人代傳天意,皆是褻瀆皇權,唯有他這位真龍天子,大明的開國帝王,方有資格與天對話。
亦是對皇權的嚴重挑戰!
可朱允熥不一樣。
他是朱氏血脈,是大明江山的繼承人,是天子!
他若承載天意,知曉常人不及的奧秘,那便是天經地義,合乎正統。
這不僅無損皇權,反而更能彰顯朱氏王朝乃是天命所歸,穩固江山根基。
想到此處,朱元璋的笑意愈深。
吉垣的話,雖帶幾分奉承,卻也說到他心坎上。
他心中喜悅翻涌,只覺這大明江山,有此賢孫,定會穩若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