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員常借機虛報開支,中飽私囊。
驛站的賬目被肆意夸大,酒肆的收入更是源源不斷流入私人口袋,侵蝕國庫,敗壞綱紀。
為革除積弊,朱允熥推行新政,整頓舊制。
頒旨將各地驛站與官營酒肆盡數重組,設立一家專司其事的公司,統一掌管。
此舉不僅免去了地方財政的撥款負擔,亦將驛站與酒肆的收益與地方官府徹底剝離。
同時,他嚴令所有官員迎來送往的接待,無論品級高低,皆須在朝廷官營公司轄下的驛站與酒樓內進行。
嚴禁私下觥籌交錯、揮霍公帑。
如此一來,官員用餐皆依品級規制,井然有序,杜絕了借公款宴請之名大肆鋪張的陋習。
與此同時,朱允熥另設一家酒樓公司,專為富商巨賈量身打造,旨在“割”他們的“韭菜”。
這家公司以奢華為主旨,處處彰顯尊貴氣象。
從富麗堂皇的雕梁畫棟、精美的琉璃燈盞,到訓練有素的店伙、考究的餐具,再到選料上乘的珍饈佳肴,無一不體現出極盡奢靡的用心。
朱允熥借鑒后世經營之道,對酒樓進行全方位的革新,輔以統一的管理章程與先進的員工激勵機制,對比這個時代的尋常酒肆,堪稱“降維打擊”。
自開業以來,這家公司旗下的眾多酒樓便如磁石般吸引著大明各地的豪商權貴。
每一家都門庭若市,生意興隆不衰。
老朱一行人光顧的這家緊鄰證券交易所的酒樓,正是其中翹楚。
其富麗堂皇的裝潢與天價菜肴,無不彰顯著“割韭菜”的精妙設計。
既然味道還不錯,老朱也就不客氣了,他大快朵頤,風卷殘云般掃蕩桌上佳肴。
酒足飯飽,他們一行人便離開了酒樓了。
場中并沒有多少人再特別留意他們。
金陵城越來越繁華,各種光怪陸離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大家各自顧著各自的生活,無論發生了什么事情,也皆是圍觀著看個熱鬧。
看完了,就不管了。
老朱等人的事情便是如此。
不過,也有人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看到老朱等人離去,一人喃喃自語:“奇怪,我怎么瞧著那名護衛,與錦衣衛的蔣指揮使大人竟有幾分相似呢?”
旋即,他自己又搖了搖頭。
他也只是遠遠見過蔣瓛幾眼,并不熟悉。
想來要么是看錯了,要么是另有他人與蔣瓛長得相似。
要不然,堂堂錦衣衛指揮使,又怎么可能會別人當護衛呢?
還是給鄉下來的鄉巴佬當護衛,那便更不可能了!
想到這里,那人收回了目光,轉身與同桌之人一起喝酒吃菜,不再看老朱等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