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俯身察看地面上嵌著的排污孔。
透過小孔,隱約可見下方寬敞的管道,幽暗中流水潺潺,井然有序。
因為是密封設計,因而沒有多少氣味散發出來。
不遠處,一位清掃工手持掃帚,低頭專注地清掃著街面,動作嫻熟而一絲不茍。
陽光灑在清掃工的麻布衣衫上,映出一抹樸實的堅韌。
老朱轉了一圈之后,終于信服了蔣瓛的介紹。
不過,他心中仍存一絲疑惑。
當年,他也曾在申城待過些時日。
申城可也是新建的城市。
但那時的申城,哪有什么自來水?
下水道也不過是街面上敞開的溝渠。
可現在的金陵,卻是完全變了。
不過,老朱不知道,申城當時沒有建自來水,主要是受限于地勢。
申城周邊地勢平坦,少有高聳的山巒,無法修建高處的水庫蓄水。
而那時候,蒸汽機尚未問世,沒有動力將水抽送到高處,自然難以鋪設遍布全城的自來水管道。
若僅靠地面的明溝引水,效率低下不說,還容易滋生污穢,難堪大用。
朱允熥認為與其修筑臨時水溝,治標不治本,不如耐心等待時機。
畢竟,那時候,蒸汽機的雛形已現,一旦問世,便能徹底改變局面。
于是,他下令預留城中管道的布局,只待蒸汽機成熟,便可大展拳腳。
蒸汽機雖無法媲美后世的智能電動機,能夠直接給水流加壓,并自動調節壓力大小,將自來水源源不斷地送入千家萬戶。
但只有了蒸汽機,就能解決自來水加壓的問題。
通過建造高聳入云的水塔,用蒸汽機將水流抽送至塔頂,借助水塔自身的重力壓力,水流便能順暢地流向每一位居民的家中。
如此一來,即便是在遠離山區的平原地帶,自來水的供應也能得以實現。
下水道的建設亦遵循相似的原理。
地下管道天然處于低洼之地,而污水最終匯集之處地勢更低,單憑自然流動,污水難以自行排出。
因此,必須依賴機械的力量,將積聚的污水抽取出來,經過妥善處理后方能排放。
若無蒸汽機或類似的機械動力,城市想要構建完善的地下排污網絡,無異于癡人說夢。
老朱對這些技術細節并不熟悉,因此心中不免生出疑惑。
但他也沒有特別糾結于此,而是詢問起更多的情況,來慢慢了解。
同時,又重新登上馬車,繼續游覽這座日新月異的金陵城。
金陵城的變遷之巨,遠超老朱的想象。
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建筑,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時代的進步。
老朱越來越感覺,自己要變成了一個“孤陋寡聞的鄉野村夫”了。
但越是如此,他越要搞清楚。
他是堂堂的大明開國皇帝,理應洞悉天下事理,豈能做一個“愚昧無知之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