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外的長廊上,雕梁畫棟間映著斜陽,數十名官員身著朝服,肅立等待皇帝召見。
他們的目光時而交錯,低語聲如微風掠過,透著幾分不安。
突然,內侍尖細的嗓音打破沉寂:“陛下有旨,召軍務大臣梁國公藍玉、政務大臣楊榮覲見!”
此言一出,廊下眾人不由一怔,面露疑惑。
畢竟,今日的御前奏對名單中并無二人之名,他們也未曾在長廊中等候。
好在政務處與軍務處皆距御書房不遠,僅一盞茶的工夫,接到圣旨的藍玉與楊榮便快步趕至。
藍玉身披新式軍裝,步伐沉穩,眉宇間帶著沙場磨礪的凌厲。
楊榮則是文官儒袍飄然,舉手投足間透著文人的從容。
二人步入御書房,當即行禮,齊聲道:“臣等參見陛下!”
朱允熥輕輕一揮手:“免禮,平身。”
他旋即直入正題:“朕今日召你們前來,是要詢問西南平定土司叛亂的戰事進展如何?”
“朝廷推行改土歸流,成效幾何?”
此言一出,藍玉當即跨前一步,抱拳沉聲道:“陛下,臣請陛下寬心,西南土司之亂,臣定當全力平定,絕不辜負圣恩!”
他的嗓音鏗鏘,帶著武將獨有的果決,但隨即語氣稍緩,道:“然,西南地勢險峻,崇山峻嶺連綿不絕,道路崎嶇,車馬難行。”
“士兵翻山越嶺,僅行軍便十分耗費時日,糧草等軍需物資運輸更是艱難。”
“臣以為,欲平此西南之亂,急切難成,宜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方能確保萬無一失。”
說到這里,藍玉眼中閃過一絲怒意,聲音陡然提高:“臣還有一事,臣要彈劾政務處的幾名大臣!”
“他們貪功冒進,竟擅自干涉軍務,實屬越權!”
他微微頓了頓,似在控制激憤情緒,轉而繼續道:“西南土司叛亂,本屬朝廷軍務,陛下早已頒布軍政分離之策,地方官府不得插手軍務。”
“可這些政務大臣卻以‘土司歸屬地方管轄,平定土司之亂乃是內務,宜由官府招撫清剿’為由,私自調派人馬,胡亂行事!”
“他們不通兵法,不曉戰事,如此作為,只會擾亂西南戰局,貽誤大事!”
藍玉的嗓音極大,震得御書房內隱約有回音作響。
朱允熥眉梢微微一挑,臉上閃過一絲意外之色。
倒是沒想到,藍玉竟然會彈劾政務處。
他并未即刻回應,而是將目光轉向楊榮。
楊榮雖是政務大臣,卻素來負責協調軍務。
如果真有此事,那他想必再是清楚不過。
“陛下,西南之地,土司割據,各自為王,桀驁不馴,素來不服朝廷約束,積弊已久。”
楊榮肅立殿前,聲音沉穩而恭謹:“如今朝廷推行改土歸流,直指土司權勢之根基,觸動了他們的命脈。”
“這些土司自然群起反抗,誓死捍衛其世代相傳的霸業。”
他語氣愈發凝重:“欲平定西南土司之亂,朝廷當以雷霆之勢,調遣重兵,似秋風掃落葉般,將那些膽敢違抗朝廷號令的土司逐一蕩平,震懾四方。”
“然而,軍務處卻僅派出一支原本前往遠征暹羅的新軍,區區三千人,投入到平定西南的戰事中。”
“三千人馬,猶如涓涓細流,難以澆滅熊熊烈焰,遠不足以平定亂局。”
“政務處曾多次懇請軍務處增兵西南,奈何軍務處以今年軍費預算已定、財力無余為由,斷然拒絕追加兵力。”
“政務處無奈之下,只得另尋他策。”
楊榮微微停了一下,語調中透出一抹堅韌:“臣等反復商議,查閱新政的章程,發現西南土司本屬大明疆域,其地方事務,乃屬大明內務,而非對外征戰。”
“陛下曾有明旨,軍政分離,政務處不管軍事,只在必要時,配合軍方。”
“然內務與對外戰事不一樣,按規定,政務處有權統率朝廷各部,責令地方官府,保持大明各地的穩定和安寧。”
“原各省都指揮使司裁撤后,部分精銳兵馬整編為內衛軍隊,由政務處統領,受兵部與各省巡撫、巡按共同節制。”
“章程明載,若地方突發叛亂,巡撫巡按有權緊急調遣當地所轄的內衛武丁,予以彈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