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聲音陡然拔高:“將士們提著腦袋上陣,刀口舔血,不正是為了建功立業、封妻蔭子?”
“一場大戰結束后,流連煙花柳巷,揮金如土的將領,比比皆是!”
“可這又何曾阻撓他們在沙場上舍生忘死,浴血奮戰?”
“既然將領如此,那為何士兵若過上安穩日子,有錢過上了好生活,便會貪生怕死,不敢迎敵呢?”
“這等論調,豈非荒謬絕倫?”
老朱沉默不言。
老者的話,字字如刀,卻指出了其中的關鍵之處。
那些曾經追隨他南征北戰、立下不世功勛的將臣,還真就是這樣的。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用起錢來豪爽揮霍,個個皆是及時行樂之人。
如今,他們已經成了勛貴,錦衣玉食,生活無憂。
可哪怕是現在,讓這些人去領作作戰,他們這些在尸山血海中殺出來的老將,也絕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怯懦!
并不是會因為現在日子過得好了,就怕拼命了。
絕無可能!
他們仍然比尋常士兵更勇猛,也更沉著冷靜,在戰場上更能視死如歸!
對于這一點,老朱很清楚,也深信不疑。
事實上,衛所兵打仗,主要靠的就是各級將官。
從千戶到副千戶,再到鎮撫,百戶,總旗,小旗等等。
這些人是軍隊的中堅力量。
這些人要是貪生怕死,那下面的士兵是絕不會拼命的,他們會逃得比所有的將官都快。
但正常而言,這些人還是相對比較勇敢。
百戶總旗小旗等,打起仗來,都是沖在最前面的。
要不然,大明的軍隊就沒啥戰力可言了。
可這些人的俸祿可不低,百戶都是領的正六品的俸祿,總旗是正七品,小旗是正八品。
他們的日子,至少相對尋常百姓來說,要安逸得多,過得好得多。
只他們并沒有因此就比士兵更怕死啊。
由此可見,日子過得好不好,生活是不是安逸,和打仗勇不勇敢,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相反,最底層也最貧困的士兵,他們往往都是渾渾噩噩的。
事實上,大多數時候,朝廷也不指望他們能主動沖鋒,能用鞭子抽著迫使他們服從命令,不敢逃跑,能跟著一起沖,就很不錯了。
要不然,也不會將“充軍”當作是犯罪的處罰。
老者舉杯輕抿,濁酒順喉而下,再度朗聲復述古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此言誠不欺我!”
“以前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除非走投無路,誰愿投身行伍?”
“即便上了戰場,也多半心存茍且,只求偷生,難有死戰之志。”
“可如今,天下安泰,民生富足,家家有余糧,戶戶有新衣。”
“百姓追求的,已不僅是溫飽,而是榮光與尊嚴!”
“投身新陣,上陣殺敵,個個爭先,寧死不退,方鑄就了我大明新軍的赫赫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