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的聲音鏗鏘而豪邁:“陛下親手打造的新軍,待遇優渥,俸祿豐厚,若是不幸陣亡,也會給予極為豐厚的撫恤金,將士們以當兵為榮,而不似從前那般引以為恥。”
“如此一來,自是士氣如虹,遠非昔日衛所兵可比!”
“他們上了戰場,便敢于沖鋒陷陣,舍生忘死,個個皆愿以身許國!”
“正因如此,新軍才能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老者的語氣斬釘截鐵。
這些雖是他的推斷,但他卻極有把握。
“前不久,朝廷調遣精銳新軍前往西北邊陲,聽說連草原部落的騎兵也奉命出動。”
“《大明日報》上也發表了社論,言及西域胡人對我大明商旅屢有侵犯,故對此類行為進行嚴厲警告。”
“還有文章言及西域之地,從前乃是漢家領土,現在大明也應收回。”
“朝廷又派了使團前往東察合臺汗國,看這氣象,分明是勸其歸降,若其不從,便會對西域用兵!”
“若你對大明新軍的戰力心存疑慮,想親眼驗證新軍將士是不是真如我所說的那般,敢打敢拼,上了戰場便舍生忘死,不妨親赴嘉峪關,待戰事一起,便可一睹我大明新軍的雄姿!”
老者笑聲爽朗,續道:“順道販些草原珍貨,轉售內地,定能賺得盆滿缽滿!”
他言語中透著幾分調侃,卻又帶著對大明軍隊的絕對自信。
老朱聞言,眼前猛地一亮,胸中似有熱血涌動。
他雖年事已高,身體漸衰,但那顆曾縱馬疆場,指揮千軍萬馬的心,仍未冷卻。
昔日鐵馬金戈的歲月,這段時間,總在老朱腦海中翻騰,激起他對曾經熱血燃燒的歲月的無限追憶。
這亦是每一個老年人的通病。
誰老了不回憶年輕時的往事呢?
然而,以老朱今時今日的身份與地位,再親臨沙場、揮師作戰,已經是不可能的事。
何況他老邁的身體,也允許老朱這樣去做。
即便如此,若能悄然前往邊關,觀摩新軍雄風,亦足以慰藉心頭之志。
老朱越想越覺得興奮,當即道:“老丈之言,頗有道理!”
“既如此,咱便往嘉峪關一行,尋些草原奇珍,順道一睹新軍風采!”
老者一愣,自己不過隨口戲言,以佐證己見,未料此人竟認真以對,真欲遠赴邊關?
他眉頭微皺,忙勸道:“兵戈之地,兇險難測,你可要三思而行!”
老朱卻擺手一笑,渾不在意,豪氣道:“無妨,無妨!咱自有分寸!”
老者見狀,連忙再勸。
但老朱心意已決,自是不會聽他。
老者說了半天,見到實在勸不動了,只得道:“邊關雖定,刀槍無眼,你千萬謹慎,最好莫出嘉峪關,關內尚算安穩,胡人斷不敢犯我大明疆界!”
老朱一邊喝酒,一邊隨口應聲,心思早已飛向那雄關萬里,旌旗獵獵的邊塞。
他眼中閃著久違的熾熱,似又回到了那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
再說,老朱也很想去看一下,大明新軍每戰必勝的秘訣,究竟是什么。
雖然此前看過新軍的武器裝備,看過他們火槍火炮,還看過新軍操演,但實戰畢竟和演練不一樣。
僅從奏章中看,與親臨戰爭現場,又不一樣。
待到從酒肆出去,老朱當即令車隊往嘉裕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