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能經得住長途潛行與分散作戰的考驗,最終還得看實戰中的表現。
需要由時間與戰場去檢驗。
新軍的士兵被分成了數十股,按小隊行進,少的五六十人一組,多不過一兩百人。
他們更換裝束,偽裝成商賈旅人,陸續離關出發。
在遼闊的草原上,這種規模的商旅十分常見。
若只有寥寥數人,多會在關前相互結伴,湊足人數再同行,以防途中遭遇盜匪或意外。
等人湊齊至五六十,便自成一隊,魚貫而出。
更何況,能夠獨自闖蕩草原、經營買賣的,多是身強力壯的漢子,極少會攜帶老幼婦孺隨行。
因此,這些喬裝成商隊的新軍士兵,并未引起其他人的懷疑。
嘉裕關外,便是一望無垠的荒漠與蒼茫草原。
而老朱所在的“商旅”隊伍,自然是規模最大的一支,
不但有原先隨行的錦衣衛護衛,更有沙祁陽親自率隊守護左右,可謂布防嚴密、戒備森然。
老朱坐在馬車之中,雖已不復當年龍姿赫赫,但神采依舊內斂深沉。
雖說此處再無京中平坦的官道,但車駕工藝精良,減震做得極為講究,幾日奔行下來,竟也不覺太過顛簸。
數日之后,他們抵達了草原腹地一處部族聚居地。
當地牧民早已放下戒備,得知是遠道而來的商旅,紛紛前來迎接。
部族首領更是親自出面,用最珍貴的馬奶酒款待來客,還宰羊殺牛,設宴接風。
老朱目光不經意地掃過四周,卻忽然定在了一個角落里。
那是一座木雕神像,高不過一尺,也不知是用什么木頭雕成,線條粗獷卻輪廓分明。
部落里面的一個接一個地跪拜在木頭雕像前,神情虔誠,動作鄭重,猶如膜拜神祇。
可奇怪的是,那神像的模樣,分明與自己的孫兒、當今大明天子朱允熥,極為相像。
老朱心中微微一動,等到眾人跪拜完畢,便喚來一名剛行完禮的中年牧民,溫聲問道:
“你們所供奉的這位‘九霄玄璇大掌教’,怎么看著與我大明的皇帝,長得如此相似?”
中年漢子聽罷,哈哈大笑,道:“相似?不,不是相似!我們供奉的‘九霄玄璇大掌教’,正是至圣帝君,大明皇帝陛下本人!”
老朱聽得怔住了。
眼前這名中年漢子臉上滿是驕傲與敬仰,毫不掩飾內心的崇敬之情:“如今我們也是大明的子民了,一同沐浴在至圣帝君的天恩浩蕩之下,這是何等榮耀,何等福分?”
“偏偏西邊的東察合臺汗國還執迷不悟,妄圖依仗他們那什么‘主’作庇護,實在是愚昧無知,自取滅亡。”
老朱聽他說這番話,心中頓時百感交集,一時竟難以置信。
當年自己起兵揮師南征北戰,覆滅元朝,驅逐韃虜,那些逃回草原的游牧部族,對中原漢人恨之入骨,幾乎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仇怨深重,如冰炭不容。
自大明成立以來,雙方多年征戰,鮮血染遍邊疆,從無片刻安寧。
直到后來,朱允熥命張輔、朱能親率大軍,北伐窮追,徹底掃清北元殘余勢力,這才終結連年殺伐,恢復一方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