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聲音極大,穿透力十足,即使朱允熥身處馬車之內,隔著厚厚的玻璃車窗,也聽得清清楚楚。
“大膽刁民!休得喧嘩!驚擾圣駕,該當何罪?!”
負責維護治安的兵士聞聲而動,立刻沖上前去,將那些鳴冤之人迅速按倒在地,并用布團堵住了他們的嘴巴。
由于朱允熥只下令封了一半的道路,這些百姓是在道路的另一邊,朱允熥的馬車并未受到任何干擾,依舊平穩地向前行進。
對于這種突發狀況,朱允熥本不打算多加理會。
在以前,尋常百姓想要去衙門伸冤,絕非一件易事。
正常而言,他們通常只能去縣衙告狀,嚴禁越級上訴。
如果縣衙的官吏恰好受了賄賂,從中作梗,那么百姓再想去上級衙門告狀,便會極為困難。
一方面是路途遙遠,交通不便。
另一方面,按照律法規定,本就不允許越級告狀。
若執意要告,那便得先挨一頓板子再說。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明確無誤地告訴老百姓,即便你有些許冤屈,也得老老實實地忍受著!
只有那種人命關天的大事,或是其他重大冤屈,寧愿挨板子也要告狀的,才能到上級衙門去申訴。
盡管老朱曾鼓勵百姓上京告御狀,但實際上,那些有能力前往京城告狀的人,必然也是地方上極有權勢、財力雄厚之人。
在這個沒有高鐵、飛機、火車、汽車的時代,普通的底層老百姓又怎可能僅憑雙腿,徒步萬里之遙,到京城告御狀呢?
這簡直是癡人說夢!
那些有能力遠赴京城告狀的人,往往擁有不可小覷的社會影響力。
他們的行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左右地方的社會穩定。
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忌憚朝廷派兵鎮壓,這樣的人物完全有能力集結力量,直接掀翻當地的基層官府衙門!
因此,賦予他們上京告狀的權利,實際上是在維護國家的統治穩定,給予他們一個合法的發泄不滿的渠道。
至于普通的越級告狀,依然受到重重限制,步履維艱。
當然,也有例外情況。
那便是朝廷特派御史、欽差大臣等前來地方巡視之時。
奉旨巡視的官員會四處張貼告示,廣而告之,鼓勵百姓有冤伸冤,對衙門判決不滿者可以重新再告。
有知曉官員貪污受賄的,可以檢舉官員。
在此時告狀,完全不受限制,更不會挨板子!
也正因如此,在民間的戲曲中,總是充斥著百姓受了冤屈,苦苦尋求巡視欽差,最終得以伸冤昭雪的橋段。
這并非憑空捏造的戲文,而是真實社會現象的寫照。
平時,即便只是去知府衙門告狀,通常也得先挨一頓板子,才被允許遞交狀紙。
但當巡視的欽差駕臨之時,盡管欽差的權力遠比知府大得多,向他們告狀卻不受任何限制,更無需遭受皮肉之苦!
很多時候,欽差甚至巴不得有人前來告狀。
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完成巡視任務!
總不能出來巡視一趟,一個案子都沒查出來,就草草打道回朝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