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根本無法向朝廷交差!
基于這一點,那些蒙受不白之冤的百姓,總是殷切期盼著朝廷能夠早日派遣御史前來巡視,為他們主持公道。
但這種時不時降臨的“青天大老爺”,終究作用有限。
很多冤屈,還是得不到申訴的。
然而,朱允熥以其大刀闊斧的改革魄力,直接改變了這一陳舊而弊端重重的局面。
首先,他在各縣衙設立了專門的“法房”,專職處理民間的訟訴案件。
若百姓對法房的判決感到不滿,可以直接向縣太爺告狀,或者選擇向上級知府衙門的“法科”提出申訴。
這兩條申訴路徑,都完全合法合規。
百姓再也無需在遞交狀紙前,先承受一頓板子。
更重要的是,郵件系統的建立與持續完善,為大明百姓開辟了一條全新的、極其便捷的申訴途徑。
他們現在可以通過信件,直接向朝廷各級衙門舉報不法行為,或申訴冤屈。
這可比親自前往衙門告狀方便快捷了不知一萬倍!
而且,信件能夠跨越千山萬水,直接寄達都察院。
都察院還特別設立了專門的機構,負責處理這些來自民間的信件。
對于那些經過查證屬實的舉報與冤情,都察院向來都是嚴懲不貸,絕不姑息的。
除此之外,《大明日報》及其下屬的各級報紙,也成為了重要的民意反饋渠道。
如果百姓不信任官府衙門,他們可以選擇寄信給報社進行曝光。
報社還會派遣記者前往調查了解情況,并將真相刊登報道,公之于眾。
諸如此類的申訴渠道,不勝枚舉。
總而言之,現在的大明百姓,擁有非常完善且多元的上訴通道,根本沒有必要特意來找他這個皇帝告狀。
如果真有冤屈嚴重到必須他親自出馬解決的程度,那么官員的奏折、探聽司的情報,以及都察系統,早就該層層上報,向他稟明實情了。
許多百姓總是希望能直達天聽,將自己的冤屈直接呈報給皇帝。
但大多數時候,這并沒有實際的必要性。
朱允熥本來并不打算去理會這些。
既然那些人在自己御駕經過時高聲喊冤,自然會有朝廷官員前去處理,他們的權力也足夠應對這樣的情況。
如果那人真有什么冤屈,相信也能夠得到昭雪。
身為皇帝,不應凡事親力親為,直接過問這些瑣事,那樣反而會打亂既定的行政秩序。
更重要的是,他此刻心急如焚,急著前往黃泛區處理災情,每一刻時間都顯得彌足珍貴。
抱著這樣的想法,朱允熥穩坐在馬車之上,紋絲不動,任由馬車繼續向前行駛。
然而,坐在他身旁的徐妙錦,卻再也坐不住了。
……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