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珪回到都察院,也挑選了曾巡查過西北的監察御史、巡撫御史協同他同去西北哈密。
馬文升和閔珪仿佛都達成了某一種默契,這次去西北,看似去迎接王越歸來,給足了王越排場,但他們究竟如何想的,估計只有他們自己才知曉。
王越致仕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個在大明西北運營了十年的老將,軍中不知培養了多少嫡系,誰又知曉他對西北是如何安排的?
誰又知曉他即便退出西北軍事行列,又會不會繼續暗中操控大明的邊防事?
從成化到弘治,數十年的軍旅生涯,王越戰功赫赫,可也就是因為此,才更讓大明的文官忌憚。
雖然天家的人都很感激王越對大明做出的卓越貢獻,但文官們卻不得不防有可能的隱患。
文官再拙劣,頂多也只是貪腐欺壓百姓,不會讓國家亡國,可武將一旦生亂,整個國家就會陷入存亡之際,誰敢掉以輕心?
更何況還是一名戰功赫赫嫡系遍布的武將?!
若不是弘治皇帝不顧反對保著王越,恐怕現在王越早就不在軍中了!
本以為朱厚照執政,情況會好點,但朱厚照比他老爹更加欣賞王越,所以這八年時間,王越依舊屹立不倒!
這次二部雖名義上去迎接王越歸來,但實際還是要暗中查一查西北邊防,看看王越究竟在西北做了什么部署。
馬文升和閔珪的心思,李東陽當然明白,為了防止朱厚照和朱厚煒后知后覺,他也需要配合馬文升和閔珪做點事。
于是在馬文升和閔珪出發的同一時間,李東陽便上書祈求朱厚照調令蔚王殿下負責水力大紡車推廣之事。
這樣才能讓蔚王分心,將注意力全部放在水力紡車上,無法去兼顧西北的情況,給馬文升和閔珪爭取時間。
退一步說,水力紡車是朱厚煒發明出來的,沒有人會比朱厚煒更了解水力紡車的運轉原理,他負責紡車推廣販賣民間商人之事在合適不過。
朱厚照不疑有他,于是欣然答應。
……
昌平蔚王府,已快四月,天氣終于開始暖和起來,楊柳依依,微風和煦。
秀宜端著茶水過來,對朱厚煒道:“王爺,太子殿下已允諾了給王府每年撥款十二萬兩白銀。”
“還有一事,工部尚書曾鑒曾大人下了拜帖,請您明日去工部一趟協商大紡車推廣事。”
朱厚煒噢了一聲,只是顯得有些心不在焉,他呆怔的望著湖面,腦海正在思考戶部事。
大明的產業單一,實際千年來,漢人國家都是以農業為主的單一社會收入,商業雖然先后發展,可每一次有冒頭的趨勢,都會被狠狠按住。
戶部需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商業稅收,以方便合理的征收大明的商業賦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