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民百萬,這些人都是大明的子民,可他們卻對明朝沒有任何歸屬感,得益于明朝對西南土司的忽視,因此也讓漢民土民之間相處矛盾重重。
漢民看不起土民,土民覺得他們根本就不是朝廷的親兒子。
百年來一直這么持續下去,土民對大明有歸屬感才怪呢。
不僅要從思想上改變土民,還要從思想上改變漢民,讓漢民接受土民,讓西南各個民族一家親。
這又不得不提楊廷和的同化、教化之策。
弘治皇帝微微頷首:“倒是可以試著推行。”
“百萬土民用則利,棄則弊。若是他們全部歸屬朝廷,西南未必不能推行梯田,種植作物,將會給大明帶來十足之利。”
弘治皇帝心中有了方向,此時也稍稍輕松了些許,又將話題引到錢鉞身上,道:“歷來朝廷推行外察和京察之策,但監察的全部都是文官,兵部往后也許推舉出兵察之事。”
“貴州都司也需要派御史好好去查一查。”
“等明日王守仁回來再單獨召他議吧。”
“今日這些事你們心里都好好想一想,統治一村尚且困難重重,遑論統治一國。”
朱厚照氣咻咻的道:“錢鉞挑起了這么大矛盾,父皇要怎么處理他?”
弘治皇帝道:“三法司在依法審,朕交代了三法司從重處理。”
……
翌日一早,王守仁的隊伍歸京,朱厚煒身穿便服,背著手朝紫禁城走去,畢竟自己現在已經不參與國事了,也就沒那么必要做轎穿親王袍。
正陽街的百姓都在圍觀,畢竟這段時間貴州修文縣被土司攻破,在民間掀起巨大輿論。
王守仁此去西南,將賊子全部抓捕歸案,不得不說讓百姓士氣大振。
“朱公子好巧!”
人群中,朱厚煒就聽到有人在呼喚自己,側目望去,不是徐光菡還是誰。
“徐姑娘好巧,你也來看熱鬧?”
徐光菡點點頭,對朱厚煒道:“是呀,朝廷押解了土司反賊歸來,恰好路過,就來看看啦。”
“朱公子有沒有發現什么不同?”
朱厚煒:“啊?”
徐光菡笑道:“你瞧,出去的時候是兩位大人一起做轎子,回來的時候轎子規格變了。”
朱厚煒:“……”
他驚愕的看著徐光菡:“所以?”
徐光菡道:“公子以后考中科舉做官,多留心思考,很顯然這里面有一名官吏出事了,以后你不懂的可以問我……也不是問我啦,問我大哥,我大哥很厲害的。”
朱厚煒:“……”
這是怕傷我自尊嗎?
“噥!”
徐光菡從懷中掏出一個簿子遞給朱厚煒。
“什么?”
徐光菡道:“沒什么啦,我大哥閑暇的時候看了一些科舉的書,我大哥也不考科舉,你拿去看看唄。”
“哦,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