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俗語,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
這句話其實更是在講人性,只有富足了,人才可能會提高自己的追求。
反過來也是成立的,如果人的溫飽問題也解決不了,有高尚的道德觀念也堅持不了多久……
“京西明珠—記紅星公社劉家莊……”這是《京城晚報》頭版頭條新聞,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整個京城地區的巨大轟動。
人們紛紛感慨不已,沒想到在這燕山與太行山的交匯地大山深處,竟然還隱藏著一個如此幸福的“桃花源”。
這里有著名的“京西稻”、“升芳蟹”、“劉家莊櫻桃”、“劉家莊西瓜”,“反季節蔬菜”等等。
沒想到這么些聞名遐邇的特產竟然全都出自于同一個地方,真是讓人們大開眼界。
這個村子如今已建設成為國內首個中醫藥材基地,同時也是首個與農學院合作的稻田養殖基地和家禽牲畜牧養殖基地。
它是國內首個實現從幼兒園到初中教育的村子,而且就學率達到百分百。
它還是首個實現農村通自來水、電的村子,并且擁有供銷社、信用社、集市、建筑材料廠、建筑工程隊、養殖場、山野貨收購站等村辦企業。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里還有許多其他領域的第一。
總的來說,這個村子在新農村建設方面走在了前列,展現了它強大的實力和無限的可能性。
“這踏馬的還是農村嗎?就是我們城里的生活也跟他們沒法比啊!”
“嚯!這人均收入比咱們高多了,簡直讓人難以置信!”一個七級工看完報紙后,一臉懵逼地對工友說。
一名工友皺著眉頭說道:“難道這是一則假新聞?”因為在當前社會里,恐怕沒有人能像他們工人階級那樣擁有如此高水平的生活。
另一人道:“這不能夠,這可是《京城晚報》,發行量巨大的權威報紙,上面怎么會刊登假消息?”
總之,隨著《京城晚報》的這一報道讓劉家莊算是徹底坐穩了京城地區第一村的寶座,可謂是名副其實。
面對他們如此幸福的生活環境,若是有人不動心,那才是見了鬼了。
于是乎,有些人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找門路,托關系想遷進來的,也有親戚是這個村子里,想把戶口掛在親戚名下的。
但是想要真正融入這個村子,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對象嫁進來或者入贅。
這就導致了,劉家莊的大姑娘瘰、小伙子們根本不愁對談象,是絕對的“搶手貨”。
就算是村子里邊,那些老寡婦和老鰥夫們,那么大年紀了,都有人上門提親呢!
在別的地方,有些年輕小寡婦為了養活自己和孩子,也會選擇嫁給劉家莊那些年齡足以當她們父親的老鰥夫們。
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這個村子的生活水平好,生活有保障。
這就使得劉家莊的人口持續增長,現在幾乎全是凈流入,到62年初全村定居人口預計將超過4000人。
這個村莊的人口增長速度令人咋舌,仿佛是一個不斷膨脹的蟻巢。
在人口激增的同時,這個村莊也變得越來越熱鬧。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各種商業活動也如火如荼地展開。
這個村莊仿佛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微型城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定居。
————
劉之野抱著興奮不已地小賢,牽著甘凝的小手,一家三口在寬敞明亮、綠樹成蔭的村道上漫步。
他們周圍的環境寧靜而美麗,讓人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