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能“斗”倒各草的“選手”,則成為大家公認的當日“百草王”。
斗百草還有另外一種玩法,那就是比賽誰采摘的花草的花色品種多和新奇。
……
等家里蒸粽子的時候,小孩子們則紛紛趕回了各自的家。這一會兒,他們圍在灶臺前,等著剛出鍋的粽子,香飄四溢,口水直流。
除了各地常見的吃粽子,老京城人也有特有的習俗。
劉之野記得小時候,這天最高興的事莫過于掛桃枝。
大天清早的去田里摘一把新鮮的桃枝,然后用彩紙剪個紙葫蘆粘在桃枝上,口一定要朝下,再高高的掛在屋檐下,俗稱倒災。
這桃枝葫蘆掛好了,村里的人們就會去田邊割艾草了。
每年的這一天,爺爺就會大天清早的起來,在太陽還沒有升起來的時候,帶上一把鐮刀,去到田邊,割上一大把的艾草。
聽老爺子說,割艾草最好要在五月初五這天早晨太陽沒有升起來的時候。
這個時候采摘的艾草的效果最好,據說這個時間采摘的艾草聚集的是天地的純陽之氣。
所以,每當這一天村里的鄉親們一般都會在四點鐘的時候就早起割艾草去了。
小時候老爺子都割回了艾草,掛好了艾草之后,太陽還沒有升起來呢。
對于掛艾草這個風俗,老一輩人都說是為了除瘟災、驅邪、求吉祥,在門口掛上艾草和桃枝就像貼一道靈符,可以辟邪。
而且,曬干的艾草還有治病的功效,使身體健康。
這年月里的,村里的鄉親們會把端午節這天割的艾草曬干,然后儲存起來,腰腿疼的時候都可以用它,祛除體內濕氣。
家里有產婦坐月子的也可以用它熏蒸,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殺菌止癢的效果,去除婦科的疾病。
另外,老輩的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發疾病的危險時節,因此有許多防備家人生病的措施。
過端午節時,人們就會將一種特別的植物——艾草掛在門口,作為保護之用。
所以,在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去割艾草,留著用。
艾草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作用,那就是可以驅蚊。
夏天里,人們最喜歡在庭院里乘涼,嘮著家常,但是庭院的蚊蟲是非常多的,大家伙就會點燃一串艾草,由于艾草這特殊的氣味,成了蚊蟲的克星。
老京城的端午節講究著祛毒驅邪、消災解難,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等桃枝葫蘆和艾草都掛好之后,大人們還有件最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劉之野記得小時候,永定河里每年都會發一次洪水。每當發洪水的時候,村里的小孩子們就會非常開心。
因為一發洪水,永定河的河水就會被沖刷的很干凈,小孩子下河捉魚摸蝦,高興的不得了。
不像如今這幾年,氣候這么干旱,下雨都是件奢侈品。
而且,村里的老一輩人常說發洪水可以帶走瘟災,要是不發這洪水,大家伙就容易得病。
所以,在端午節的這一天,家里的長輩都會給小孩子的手腕和腳腕系上五彩絲線。要等到永定河第一次發洪水的時候,再將絲線扔到洪水里。
雖說,最近這幾年很少發洪水了,但是村里的孩子們還是會帶上這條五彩絲線。
等今后下很大雨的時候,再把這條五彩絲線丟永定河里去。
這就是寓意著將疾病、瘟疫統統帶走,俗稱“免瘟災”。
流行于清代中后期的百本張岔曲《端陽節》中,就對老京城人們過端午節的習俗有段很生動的描述:“五月端午,街前賣神符,女兒節令把雄黃酒沽,櫻桃、桑椹、粽子、五毒。—朵朵似火榴花開瑞樹,一枝枝艾葉菖蒲懸門戶,孩子們頭上寫個王老虎,姑娘們鬢邊斜簪五色綾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