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的人家用菖蒲根泡酒,以為喝了能健康長壽。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民間方士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
此外,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貼葫蘆花辟“五毒”。京城人喜歡葫蘆,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
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里面收進“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自農歷四月末就有小販在街上叫賣了。
葫蘆花據說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
除貼葫蘆花外,還有貼以鐘馗為題材“朱砂判兒”的,有貼黃表紙上寫有咒語的“天師符”的,其目的均是為了驅邪辟毒。
據《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鐘馗之像,或繪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競相購買,貼之中門,以避祟惡。”
京城老一輩的人常說“善正月,惡五月”。五月氣候濕熱,過去就有有請天師符和鐘馗像來鎮邪的習俗。
…………
過端午最重要的一環,那就是吃粽子以及與粽子一起煮的雞蛋了。
劉之野最喜歡吃,以這種方式煮的雞蛋。如果,是敞開了吃,他一頓就能吃上二十多個。
劉家的粽子蒸好了,今年家里做的花樣還不少;有南方人吃的糯米粽子,也有京城傳統的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
不過,“二米粽子”是要在端午節的頭天里包好,第二天吃才夠勁道。
“二米粽子”是用葦葉包裹的黃米小棗做成的,做粽子的小紅棗是以密云縣產的最為地道。
除了吃粽子,過端午節吃食當然還少不了號稱“京西第一味”的劉家莊櫻桃。
這端午時節,櫻桃正是大量上市的時節,自然成為了此時的鮮果品。
這時候,劉家莊除了有甜美喜人的櫻桃之外,還有酸不嘰兒的桑葚。
老京城人講究端午節吃黑色的桑葚,你可別小瞧了這不起眼的水果。
黑桑葚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潤腸燥等功效,據說吃了之后還不會招蚊蟲蒼蠅。
另外,京城人還有一種傳統端午節吃食,那就是吃“五毒餅”。
五毒餅是老京城人為端午節特制的一種圓形糕點,別的地方可沒有這習俗。
其實,它就是玫瑰餅,將五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的圖案印在小餅上或用模子做出五毒形狀來,京城人有在五月吃五毒餅是件很幸運的之事的說法。
每次端午節前,街坊鄰居親友們就會互相送粽子以及櫻桃、桑葚、荸薺、桃、李、五毒餅、玫瑰的習俗,借以表示祛疫消災。
一般來說,老京城的一般人家愛供類似桃酥式的“五毒餅”,初五晚間撤供;中等人家再放上小棗江米粽子和鮮果,一天一撤,以防腐爛。
背靠劉家莊好辦事,端午前兩天,劉之野出錢出物資,讓村里幫忙做了一大批的粽子、雞蛋、五毒餅、櫻桃、桑葚當做禮物,送給了親朋好友以及他的同事領導們。
這份禮物雖然不算貴重,但卻充滿了劉之野的真誠和用心。這也是他的一慣做法了,買每逢年過節,他必有禮物送上。
雖然不是什么貴重東西,但是主打了就是一份心意。所以,他的為人出事也廣收朋友同事們的好評。
吃過午飯,就是大人小孩們最期待的一件事——賽龍舟。
說到賽龍舟,在人們的印象中多出現在南方大江大河中,而北方地區開展的相對少些。
其實,早在元代的京城里就已經有賽龍舟活動了。
明清時期,京城還舉辦過多次宮廷龍舟競渡活動,就是到了近現代,民間此項活動的開展也相當熱鬧。
劉家莊靠著永定河,當然也不會少了賽龍舟的習俗。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