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的3輛坦克都裝填好了穿甲彈,耐心的等待敵人進入伏擊圈,可惜敵人坦克并不配合,后面的幾輛坦克沒有動作,前面的四輛坦克已經進入到伏擊圈,距離志愿軍的設伏陣地只有600米。
如果放這兩輛坦克繼續前進的話,志愿軍坦克陣地就有可能暴露。
孟魯豫判斷敵人想來個火力偵察,必須干掉敵人。此時進行火力偵察的美軍坦克,似乎發現了志愿軍坦克的埋伏,掉轉車頭往后逃跑。
孟魯豫果斷地下達了開炮的命令,7號車和9號車同時開火,兩顆穿甲彈分別鉆入兩輛敵坦克……
沐浴洞伏擊戰結束后,第3排榮立集體二等功,孟魯豫榮立個人一等功,并榮獲北朝人民政府授予的“戰士二級榮譽勛章”。
此后,m軍坦克在沒有步兵伴隨的情況下,再也不敢突入或接近志愿軍前沿陣地。
志愿軍首長在戰役總結的報告中,高度評價了志愿軍裝甲部隊的功績:“凡有我坦克活動的地區,敵坦克就不敢隨便向我側后迂回。”
正是這一戰,孟魯豫才一舉成名。
事實上,劉之野與孟魯豫早已是舊友。
二人是因為共同被志愿軍司令部授予一等功的表彰大會上而認識的,因為年齡相仿,又都是學生從軍,從而惺惺相惜。
志愿軍時期劉之野所率領的偵查部隊,因為特殊原因經常與各路部隊有所交集。所以,劉之野雖然與孟魯豫分屬不同部隊,但是也經常見面。
盡管孟魯豫比劉之野年長幾歲,但兩人的地位在當時相差不多。然而,孟魯豫對劉之野卻懷有深深的敬意。
因為正是劉之野所在的這支輕步兵,以少勝多地情況下,阻擊了當時地m王牌騎兵第一師。
別人不知道m王牌騎兵第一師的戰斗力,孟魯豫是個例外,他曾留學于m國的軍校,深入接觸過這支精銳部隊,對其戰斗力有著深刻地了解。
m騎兵第1師是m軍為數不多的老牌部隊,該師原本是一個扎扎實實的騎兵單位,但是隨后被改制為了步兵作戰單位,按照當時的說法,也算是機械化部隊了。
北朝戰場上的騎兵第1師,下轄有騎兵5團、騎兵7團和騎兵8團三個團,同時配屬有第70中型坦克營、第71重型坦克營、第8工兵營、第61、77、82、99炮兵營和第29防空炮兵營等單位,滿編騎兵第1師有1.8萬人左右。
騎兵第1師作為m軍王牌部隊,武器裝備自然是實打實的美械。之前解放戰爭中,國軍所謂的“五大主力”也是美械,然而其加起來的火力都沒有這一個師強。
甚至這名為騎兵,實為步兵的作戰師,還裝備有上百輛主戰坦克,僅以這些坦克為基礎都能組建一個裝甲師了。
所以說,m軍的美械,那可是真美械。它號稱“160年不敗”,m軍騎兵1師創建于m國獨立戰爭時期,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作戰時一向充當開路先鋒,從未吃過敗仗,被譽為“開國元勛師”。
雖然早已換上機械化裝備,但該師仍然保留“騎兵師”的番號,臂章上還是馬頭圖案,傲氣十足。
就是這么一支戰斗力強大的王牌部隊,還有著航空瘋狂轟炸的掩護下,竟然被劉之野當時所在的阻擊部隊,拿著“萬國造”的武器在云山戰役中阻擊了整整三天,最后慘遭失敗收場。
打那起,孟魯豫便對參入血戰,而幸存下來的劉之野敬佩不已。
…………
今天是劉之野下連隊視察的第三天,他來到了位于mtg區東北部的裝甲團訓練場。這里,鋼鐵的巨獸靜靜佇立,等待著他的檢閱。
劉之野在目睹了新裝備后,心癢難耐之下,迫不及待地命令第裝甲團進行了一次實彈射擊演習。
他渴望見證這些先進裝備在實戰中的威力,同時也想檢驗士兵們的操作技能和戰斗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