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兩本來叫張大江,并不僅是因為他的娘改嫁,跟了他老家村東的陳三慌,而改姓陳。
也不是生下來剛落地的時候稱一稱只有三兩重的一個瘦猴子,才叫“三兩”。
他就愛唱戲,愛扮演旦角,學會的第一個戲是《陳三兩爬堂》,他扮演的就是陳三兩。
陳三兩那時正年輕,扮相俊美,蘭花指翹起來,真是比女人還女人。
當時還有女子就跟著陳三兩,要學習他那蘭花指的翹法。
他同村的劉二舍就送給陳三兩一個評價:“女家不唧的”。如今是有專用的詞語“娘炮”來說此類人。
有一回,陳三兩走夜路,他浪言浪語,柳腰款擺,硬是招引來了村里的浪蕩漢黑子,到了跟前抱住,往玉米地里拉,被那“女子”掙得一骨碌一跌,才知道上當。
陳三兩哈哈大笑,黑子臊得滿臉通紅,一溜煙逃了。
事后很多年,黑子見到陳三兩還是鼻孔朝天不搭腔。陳三兩毫不介意,整治你個流氓我是立下戰功的,你不理我,村里其他人敬我。
村里的人,只有黑子一個人不理陳三兩,黑子的兒子見到陳三兩還是伯長伯短叫得歡。
陳三兩有一次撂出話:不是我整治你,你連個媳婦也娶不上,還光棍漢一個,哪來的孫男娣女?
前幾年,劉家莊開始興盛,這里的民風淳樸,而且生活富足,熱愛戲曲,經常被邀請來演出的陳三兩,就動了留下來的心思。
于是,他嘗試著跟村里的干部們一說,沒想到這事還真成了。
近年來,劉家莊在精神文明建設上傾注了極大的心力,對于像陳三兩這樣主動投奔而來的文藝精英,他們自然是張開雙臂,熱烈歡迎,雙方的合作意愿迅速達成了一致。
陳三兩及其同類專業人才的加入,無疑為劉家莊的演出團隊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專業性。他們的到來,不僅提升了團隊的整體藝術水平,更使得每一次的演出都更加精彩紛呈,專業度顯著提升。
…………
“唱戲了、唱戲了”,大家奔走相告,這種場合必須要通知親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都是要告知的,因為唱戲是一個村子業余文化生活中最大的事情,一般只有在正月農閑或者是慶豐收的時候才唱大戲的。
劉之野也不知道當年唱戲是怎么收費的,反正從大人們驕傲的眼神中能看出來肯定價格不菲。
通知親戚們來看戲,這也是一件大事。
首先要通知女兒、外夫、外母娘、表親全家總動員,能想到的親戚都要通知到,招呼兄弟姊妹們都來看大戲。
這也是親戚們聚會見面的好機會,特別是未過門的媳婦,更是最重要的嘉賓,未來的婆家一定要拿出最大的誠意讓對方滿意。
趕上牛車接親戚,這是大伯與父親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