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哈!”他情不自禁地發出了一聲滿足的輕嘆,“真是舒坦!”
隨后,他悠然地倚靠在椅背上,雙眼微閉,似乎正借由這份寧靜來驅散路途上侵襲的寒意。
不久,崔建國輕扣門扉,再次步入房間,動作間透著一股干練與沉穩。
“首長,咱們師駐守香山的警衛部隊發來電,稱當地一戶農家在自家宅院中發現了一些不尋常之物……”通訊員崔建國走了進來報告道。
劉之野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好奇與興奮,他迅速站起身,語氣堅定地說:“哦!還有這事……走,即刻出發,咱們前往香山一探究竟。”言罷,便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心中已暗自揣測起那個發現來。
就這樣,他們一行人剛回來沒多久,身子骨兒還沒徹底暖和過來,就又一頭扎入了滿天飛雪中。
這香山位于京城西北郊西山東麓,距京城約20千米,占地面積為188公頃。
地處西山東坡之腹心,也是西山山梁東端的樞紐,其峰巒層疊,澗壑交錯。
主峰香爐峰海拔575米,南北兩面均有側嶺向東延伸,南向側嶺伸展直達紅山頭,北面側嶺至青龍橋頭。
香山與東面平原上的玉泉山、萬壽山、昆明湖約略在一條東西軸線之上。
香山、玉泉山兩山布之湖上,卓錫、丹泉吐之山坳,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古跡甚多,近在幾席。
“香山”的得名,歷史文獻中有兩種說法。
其中第一種說法來自于民間,據說早年間香山上曾栽種有大面積的杏花,每年花期一到,這里便花香濃郁,故而得名。
其二則是來自《香山永安寺記》,這里面講到山中有一塊大石頭,其形狀和寺廟里燒香的香爐很像,因此這座山便因香爐形狀的石頭而得名。
一進入冬日的香山,就會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樹木被厚厚的積雪壓彎了腰,白茫茫的雪地上點綴著幾抹松樹的深綠,宛如一幅生動的冬日畫卷。
沿著山路繼續前行,你會看到一些古老的建筑和寺廟。這些建筑在雪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古樸典雅。
劉之野一行人冒著風雪風塵仆仆的來到香山深處的這處偏遠的小山村,就被看管現場的警衛干部們引領到一戶老農家里。
等他們來到了這里之后,劉之野才了解到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臨近過年,香山這處偏僻村落里,年近古稀的一位老婦人與往年一樣,開始年前的大掃除。
老房子的墻皮有些脫落了,她本想再打掃一下,結果脫落的地方越脫落越多,脫落的墻面后面似乎還有一層墻面。
她本就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老婦人,但是,她也大概能感覺到墻壁背后的墻壁上有很多毛筆字。
這年月,她也不便跟任何人說,只能等他家老伴回來。
晚上,老伴回來。老婦人趕緊把他拉到脫落墻皮的墻壁邊上,給他指著墻壁道:“你看看這是什么字?我也不認識。”
這位老人是當地的老教師了,而且祖上是清朝正白旗,已經在這座老宅子中住了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