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冀省滄州一個偏遠山村,17歲的王磊因為個子長得高,被他父親虛報成18歲,花了1塊3毛5分錢,在晚上悄悄地給生產隊長王前進送了兩瓶“燕山”酒和一斤“稻花香”點心。
終于,王磊被生產隊安排跟著生產隊的電工師傅學技術。
前兩年,王磊他們生產隊剛通上電不久,生產隊的排灌站和磨房都要用電,各家各戶也通了電,除了偶爾會停電以后,基本結束了點煤油燈的歷史。
但是,家家戶戶的電只用來接一個25w的燈泡,大燈泡雖然亮一些,但費電,生產隊里不讓接。
而負責檢查燈泡瓦數和抄電表度數的活,一般都是有隊里的電工來干。
因此,這年月在生產隊里,電工是一個很吃香的差事,工資待遇好(按工分算),具體到每個月差不多有15元。
這年頭,15元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來說,是一筆令人眼紅的收入。
況且,家家戶戶都巴結電工,希望電工在查抄電表度數時能夠關照一下。
王磊初中畢業兩年了,一直在家閑著,雖然地里也有活,但有一大家子人掙工分,他幾乎成了多余的人。
眼看著一天天長大成人,王磊父母想當電工也很不錯,有工資收入,于是萌生了讓王磊當電工的想法,其他村的電工有帶徒弟。
徒弟沒有工資,只是跟著電工扛梯子,拉電線,但能跟著師傅學點技術,總歸算是門技術。
在他父親的努力下,王磊開始了電工學徒弟的生涯,每天跟在電工身后,檢查著線路,抄收電表……
讓王磊沒想到的是,他跟著生產隊電工黃叔以后,黃叔卻時刻防備著他。
當遇到接電線、或入戶查電表時,他總是借口把他支開。
黃叔擔心教會了王磊電工知識和技術,會把他擠掉。
時間一長王磊感到很別扭,和他父母說了幾次,不想學電工了,但他父親就教訓王磊,說:“為幫你學電工,家里花了錢托了人,哪能不想干就不干……”
“況且,你不想學電工了還能干什么?下地掙工分?”
王磊梗著脖子道:“我琢磨著去京城找找我姑姑,聽說她現在成了公安,還是特警隊長呢。我自小也學過咱家的幾手功夫,說不定也能在公安隊伍里混出個名堂。”
王父一聽,臉色驟變,怒不可遏地喝道:“胡鬧!你堂姑好不容易從苦日子里熬出頭,現在有了穩定的工作,家庭也幸福美滿,多不容易啊!我堅決反對你去給她添亂,讓她分心!”
王磊的倔強勁兒也上來了,他將頭一扭道:“我不去也行,除非你能想辦法讓我入伍,你看小武,今年就順利參軍了……”
王父聞言,嚴厲地打斷了他:“小武的父親是民兵隊長,自然有門路。你爸我只是個莊稼漢,沒那本事!”
這時,王母心疼兒子,連忙在一旁打圓場:“孩子他爹,要不咱們給姑姐寫封信,聽聽她的意見吧。咱們家,就數她有出息了……”
王父瞧著眼前眼巴巴看著自己的這母子倆,他嘆了口氣畢竟是自家的仔,“哎,讓我在想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