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跟你從鐘鼓樓講到中央戲劇學院、從馮的故居講到婉容娘家、后門橋……如數家珍。
“萬寧橋也叫后門橋,跟前門相對,在京城的中軸線上。中軸線又叫子午線,城門都在的時候,正午十二點,陽光能從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地安門的門縫里一溜射過去。
怕你聽不懂“內九外七皇城四”,安五爺拿張紙把這些城門城墻畫下來,“瞧見沒,這老京城輪廓就像頂帽子。”
街坊老肖沒事兒常跟安五爺聊天,“老爺子懂的確實多,說什么都頭頭是道,老的少的都愛聽他講老事兒。”
安老爺子靜候夜幕低垂,隨后悠然跨上三輪車,踏上歸途。途經南鑼鼓巷深處,95號四合院古樸的門楣映入眼簾,他不由自主地減緩了車速,輕輕剎住,目光中滿含溫情地凝視著那扇歲月斑駁的門扉。
此舉何意?
皆因這院中住著他的一位恩人,或許對方不曾知曉安五爺的存在。
然而,在安五爺心中,知恩不報非君子,每一次車輪輕碾過95號的石板路,他都不忘駐足片刻,心中默默祈愿能偶遇那位恩人。
即便只是簡短交談,或是順手載其一程,于他而言,都是表達感激之情的珍貴機會,是對那份未言說的恩情最質樸的回饋。
話說,這都是十多前的事了。
那一年,安五爺懶以生存的三輪車讓不知哪位缺德的“佛爺”給順走了,這可是他的全部家當啊!
失去愛車的安五爺心急如焚,嘴角的泡起了一茬兒又茬兒,更關鍵的是,這車還是他的念想,車上還有他父親留給他唯一的遺物。
那一段時間,安五爺是每日穿梭于修車鋪與二手車市場之間去找他的車,幾乎成了這些地方的常客,就跟魔障了似的。
家人們以及街坊鄰居們都怕他有個好歹,就勸他:“算了五爺,丟了就丟了吧!您也甭上火,大家伙一起湊湊,幫您再買輛新的吧!”
“對對,五爺,咱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您就想開點……”
安五爺卻道:“謝了!老幾位,我不要新的,就要我那輛舊車,那是我父親當年掏光了家底給我買的,我舍不得它……”
時間久了,他的車也毫無信息,報案了,派出所的公安們也在積極地幫他找,可是依舊沒有找到。
時光荏苒,他的愛車卻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心急如焚之下,他當時也報了警。
派出所的干警們迅速行動,積極地投入到搜尋之中,但遺憾的是,那輛車仿佛人間蒸發,蹤跡難覓。
正當安五爺的心被焦慮與絕望緊緊纏繞,幾乎要窒息之際,城市上空突然刮起了一股“嚴打”的風暴。
這場治安整治行動的領導者,正是鐵面無私的劉之野。
在他的指揮下,一群自稱為“佛爺”、“頑主”以及“lm”的不法之徒紛紛落網,其非法所得也被一一清查,大部分贓款贓物得以物歸原主,正義的光芒照亮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而在這批被追回的財物中,就找到了安五爺那輛久違的三輪車。
它的出現,如同一縷春風,吹散了安五爺心頭的陰霾,讓他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別看就是一輛三輪車,但這就是安五爺的命。
后來安五爺得知,他的恩人就是南鑼鼓巷的街坊就是95號院的劉之野后,他就上心了,一有空就在這里逗留片刻,期望能見恩人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