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周邊盛產栗子,如今尤以劉家莊出產的栗子最出名,該地的栗子產量大品種好。
從秋天“白露”后上市后,能賣一冬天。
這京城地區的大街小巷胡同口的小鋪,門前支起灶,架口大鍋,倒進生栗子和大粒沙子,用扁平的大鏟反復翻炒。
其實不放糖,只在快熟時,用鐵勺子澆上幾下糖稀,為使栗子上亮好看。栗子本身就含糖高,一熟自然甜了。
劉之泰昨晚上又做了一次大手術,上午就擱家里休息。
快到晌午,他家胡同口就傳來“鹵煮火燒開鍋嘍!”
劉之泰也比較好吃這口,他睡了一上午早就饑腸轆轆了,索性就走出了家門買些鹵煮回來吃。
這鹵煮鋪子有口大鐵鍋中,鍋中翻滾著切成塊的豬下水、炸豆腐塊,漂著一個個半發面的火燒。
師傅先從滾燙的鹵湯中捏出兩個煮透的火燒,橫豎幾刀切成小塊,碼入碗中。
再用笊籬撈出些炸豆腐塊、豬下水切碎,擺在火燒上。
舀上一勺肥湯,澆上蒜汁、辣椒油、韭菜花,最后再撒上把香菜末,那叫一個香。
劉之泰搬到這附近也有十來年了,是這家店里的老主顧。
至今,他最佩做鹵煮服師傅那雙干了幾十年練出來的不怕燙的手。
劉之泰吃著這鹵煮,就想起了小時候曾聽父親劉竟齋講過早年間有賣“瞪眼食兒”的,他一直沒見過,有一次倒是讓他碰上了,跟這個鹵煮的做法有些像。
架個小火爐,鍋里翻滾著煮熟的碎豬肉。
吃客們一手端碗,一手用筷子從鍋里一塊塊夾肉吃,可以挑肥揀瘦。
肉是論塊兒收錢,所以都瞄著塊大的下筷子,要穩、準、狠。小販就站在一邊,不時往鍋里添肉,隨時盯著所有吃主。
誰夾上一塊肉,他就往鍋蓋上放一小竹簽,吃完算總賬。
劉之泰就想可能是因為吃客瞪著鍋中肉,賣主瞪著吃主記數,所以叫“瞪眼食兒”吧?
劉之泰吃完,就往協和醫院趕,路上還給他老婆順路買了一份熱乎乎的餛飩。
這老京城里的餛飩,獨以高湯鮮美取勝。
煮餛飩的鍋里總是翻滾著高湯,里面熬著用鐵絲箅子隔開的大棒骨或整只老母雞,熱氣騰騰,香味撲鼻。
熬夜的人,趕路的人,聽到風中飄來的斷斷續續的“餛飩開鍋嘍!”的吆喝,不由得口水頓生、心向往之。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