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感覺這里是那般的溫馨和安全,但作為一個少年來說,更多的是新奇。
在這簡易的棚子里住了有不到一個星期,傻柱三家比較好的鄰居,閆埠貴一家、易忠海一家,加上聾老太太,他們一起商議,決定共同建造一個大的棚子,一起居住。
地震后,各單位還為職工都發抗震物資,于是三家的湊起來。
再找些木料、自己做磚坯,幾天的準備,在一個周日就建造起了他們的大屋,足有五十多個平米。
房間用三合板做了布簾,因為還有女人不太方便。
95號院里的第一臺昆侖牌的黑白9寸的電視機,就是在抗震棚里誕生的。
這年月,家里有臺電視是很搶眼的,也不敢聲張。
到了晚上把簾拉的嚴嚴實實的,三家圍坐在一起,享用著三家的吃食,享受著如此這般精彩生活。
好神氣!
一個月后,待傻柱等人真的要搬回到自己家里時,還有些依依不舍,這“豪華”抗震棚,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們的家。
經過這一段經歷后,四合院的人們變的更加和諧、友愛。
而院里的小孩子們也都似乎一下子長大了好幾歲。
學會了幫著家里買菜、做飯、照顧歲數小的弟弟妹妹。
四鄰們相互幫助,相處融洽,很少發生鄰里糾紛。大家彼此信任,風雨同舟,共渡難關。
——
大地震發生后第二天。
清晨六點,閆解曠和汽車班長便駕駛著三輛裝滿救災藥品的大解放緊急前往喬頭地區。
這批藥品是津滬線的客運列車從杭城運到津港站準備中轉到喬頭的。
但是,由于地震造成了鐵路癱瘓中斷,火車已經停運了。
車站黨委緊急決定派出專人專車盡快把這批藥品運送到喬頭地區,以解救災燃眉之急,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南河獨立二師身上。
閆解曠是七一年參軍,憑借著高中文化的扎實基礎,他很快在部隊中嶄露頭角,最終成為了連隊里不可或缺的一名文書。
這一次執行押送任務,連長深思熟慮后,決定讓閆解曠帶領一個班前往,這不僅是對任務的高度重視,更是對閆解曠能力的一次實戰鍛煉,意在讓他在實戰中進一步磨礪自己,成長為更加出色的干部。
出發前,閆解曠已經得知了地震災區和沿途公路的一些災情,提前做了一些準備。
帶上食物、水和消毒用的酒精、口罩等用品。汽車從市區的東北方向駛出,進入到大地震波及到的寧河縣境內,前行公路的路面坑洼不平,很難行走。
好在他們駕駛的是新款國產大解放,這車底盤高,輪胎大,越野性能比較好。
當閆解曠等人駛入寧縣政府所在地蘆臺時,看到那里的震情比較嚴重,有不少房屋都倒塌了,昔日架設在薊運河上高大雄偉的蘆臺大橋已被震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