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流言滿天飛,似乎說喬頭大地震只是個開始,更大的余震還會來,于是大家都不敢回家了,都露宿在院子里。
95號院外有幾棵老樹,大家就在樹底下搬幾塊磚,搭上木板,鋪上褥子和涼席,做成簡易的大通鋪,把蚊帳掛在楊樹上,好幾家人就這樣睡在大通鋪上。
許小年印象最深的是樹上經常掉下毛毛蟲,甚至有時候睡覺的時候毛毛蟲會忽然掉到臉上,那種毛扎扎的感覺實在是太恐怖了。
他們男孩就喜歡拿著毛毛蟲追著嚇唬女孩。
人們住了幾天的大通鋪,關于余震的流言不但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街道干部傳達政府的說法,也告誡大家先不要回家,于是,京城迎來了令人難忘的防震棚時代。
南鑼鼓巷大部分街坊去了地壇暫時安置,而95號院的人則來到了附近的一所學校。
學校里正好有一大片水泥地空場,這里就成了搭防震棚的絕佳場所。
這年月沒有賣帳篷的,街坊鄰居們都是用床單、雨布自制的防震棚,樣子千奇百怪,花花綠綠,空場很快被防震棚占據了,一家人吃住在里面,整個空場一片狼藉。
劉光福這些日子,他每天下班后,不是在廠里拉木材,就是到街道辦拉材料。水曲柳木,菲律賓柞木,紅松木和樺木應有盡有。
廠里的師傅也給他籌措一批包裝箱的板材。
劉光福從后勤處里借輛三輪車沿,載著板材一路從紅星廠騎向學校里的“家”。
到了學校發現,學校東門路邊,擺起家具店露天市場。人們圍著幾個壓光貼皮的聚合板棕色柜子議論著。
這年月,聚合板家具還是新鮮東西,帶穿衣鏡的衣柜更是稀罕物。
比大衣柜矮一頭的中衣柜,也比劉海中家里用文件柜改裝的衣柜強出許多。
劉光福毫不猶豫地定下一件,32元。
正在抗震棚子準備晚飯的二大媽,聽說劉光福給定了件中衣柜,高興極了。
她立即坐上三輪車和劉光福趕到學校東門,直接把柜子運回地震棚的家中。
一路上,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不停地感慨:“鬧地震,人心惶惶。你們怎么還往家買這么貴的家具?”
二大媽得意地回答:“不是鬧地震,到哪去買這么好的衣柜?”
買回衣柜不久,劉光福又從東華門家具店拉回一套簡易沙發:水曲柳木扶手,蛇形簧軟座墊,軟靠背,咖啡色粗條絨外飾布。
這套沙發120元,在這時算得上天文數字。
沙發更是洋玩意,在街坊鄰居們中引起不小的騷動。
好幾位老鄰居特意過來圍觀,為的是欣賞這對沙發。
地震棚里的生活,有苦也有樂!
當大雨傾盆時,往往在一塊塑料布下,躲著幾個家庭。
上千人在學校防震棚里生活的兩個多月,這里的衛生一直很干凈,秩序井然,沒發生一起火災和安全事故。
閆埠貴作為經歷者,見證了平日松松垮垮的南鑼鼓巷居民,在災難面前是何等的團結和鎮定。
京城的秋風也一天比一天寒冷。
雖然單位里傳達的“上級指示”仍是“今冬明春有余震可能”,但是學校操場上的“抗震棚”還是陸續拆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