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來,劉淑賢對“讀書種子”這四個字別有體會,她覺得,七七級的同學,差不多都可以用這四個字來形容。
學期中,同學們都在玩命似的讀書,用當時的話,就是“將……耽誤的時間補回來”。
劉淑賢還記得,有一天晚上,沒有到熄燈的時間,突然停電了,正在上自習的同學不約而同地驚呼一聲。
這一聲里面,有著深深的惋惜,因為好好的晚自習課中斷了,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不過這可能也是唯一的能將全班從教室里拉出去的理由,讓大家由于不可控制的因素而松弛一下緊繃的神經。
她們77級的構成,年齡很是懸殊,班上的同學,最大的32歲,最小的才16歲,整整差了一代。
劉淑賢的年齡大約是班里最小的人之一,在班里歸入小字輩。
有一個明顯的感覺,就是知識基礎和那些老大哥、老大姐相比,差的不是一點點,于是小字輩們就拼命地想補上。
因此,暑假當然也就是學期的延續,正是補習的最佳時機。
俗話說,缺什么補什么,不過,劉淑賢這一代人,缺的東西太多了,而暑假又只有一個多月,不可能面面俱到。
就劉淑賢而言,最想補的,主要是英語。
因為她在中學本來是學俄語的。
現在國家改開了,人們遲早要走出國門。
英語作為國際主流語言,她作為新聞專業的學生,不會英語怎么能成?
劉淑賢其實小時候跟她媽媽接觸過英語,媽媽甘凝當年是京大的才女,英文還是很不錯的。
但小時候的劉淑賢根本不好學習,雖然半途而廢,但她也不至于跟其他同學一樣從大學才開始接觸26個英文字母。
等劉淑賢讀了新聞專業后就想到了她可以去周游世界。
才開始真正喜歡上了學語言,而且越學越有興趣,于是整個暑假她都在培訓班學習英語。
劉淑賢對新聞專業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作為父親,劉之野自然是要全力支持的。
為了鼓勵女兒追求自己的夢想,劉之野特意為劉淑賢挑選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臺海鷗df型相機。
這可不是一臺普通的相機,它的售價高達五百多元,是國內頂尖的攝影工具,無論是畫質還是操作性能,都堪稱一流。
收到這份厚重的禮物,劉淑賢高興得幾乎要跳起來。
她對這臺相機愛不釋手,每天都拿著它四處拍攝,記錄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憑借著出色的攝影技術和敏銳的新聞嗅覺,劉淑賢拍攝出了許多精彩紛呈的鏡頭,并將它們發表到了學校的校刊上,贏得了京大師生們的一致好評。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