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后,為了打開海外銷量。
“長城”摩托不得不把成本2800多元一輛的摩托車國內定價為1999元,海外2999元。
所以在最初幾年,摩托車銷售一直是海外利索補貼。
拿cc50摩托車舉例,全車有1560個零件,僅僅加工一個彈簧,成本要10多元,全車19個彈簧成本就要100多元,如果把全車彈簧交給專業廠生產,價格會控制在40元以下。
于是“長城”展開了跨系統、跨行業的零部件配套工作。
從最初5家發展到后來的100多家,在“長城”的帶動下,眾多摩托車企業在京城周邊誕生,成就了京城“摩幫”的美譽。
“長城”也迅速扭虧為盈。
從1978年他們生產的第一批2000輛cc50摩托車開始,此后長達17年的時間里,“長城”產銷量一直位居國內行業第一。
1994年“長城”在滬海成功掛牌上市,成為夏國第一家上市的摩托車集團。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目前的“長城”摩托車還是剛處于起步階段。
劉之野自后世而來,對改革開放后各領域的發展態勢了如指掌。
其中,制造業首當其沖,發展最為迅猛;房地產緊隨其后,以及金融領域的開放;還有如日中天的互聯網產業;醫藥健康產業亦后來居上,展現出勃勃生機。
然而,時下的金融與互聯網領域尚未迎來其發展時期。
因此,劉之野對“劉家莊財團”的發展策略進行了精心布局,將重點放在了制造業與醫藥健康產業上,同時穩步向房地產領域邁進。
因為,也就是從今年起,夏國開始進行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住房商品化。
在如今的七十年代末,人們的住房類型開始多樣化。
除了傳統的平房和大雜院,筒子樓成為一種常見的住宅形式。
而且,劉家莊在房地產領域可謂是駕輕就熟。
十幾年的時間里,劉家莊在“樣式雷”等一眾建筑領域專家的引領下,逐步嶄露頭角。
后來,他們又吸納了京城軍區中那些技藝精湛的退伍工程兵,共同組建了實力雄厚的劉家莊建筑工程公司。
劉家莊的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家專業且實力強大的建筑工程公司。
如今,這家公司已經擁有了特級施工資質,近年來更是頻頻參與國家級重大工程的建設,名聲在外,備受矚目。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