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親手把立功證書、遺物、撫恤金交到家屬手中。
如果烈士下屬們有什么意見,或者生活有什么困難,負責善后的工作人員必須認真聽取并記錄。
然后逐級上報,再安排地方民政部門解決這些問題。
以夏軍第x師26團為例,該團在5月中旬正式啟動了善后處理工作。
26團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在自衛反擊戰中曾擔任扣林山戰斗的主攻任務。
根據戰后統計數據,26團一共有80名烈士犧牲。
26團的善后工作人員就去了這些烈士們的家鄉。
結果,他們在善后處理工作中,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家屬的大力支持與配合。
通常情況下,烈士親屬們在看到部隊來人后,往往心里已經有了不詳的預感。
而當他們親耳聽到家人已經犧牲時,總是忍不住嗷嚎大哭。
但是幾乎所有的烈士家屬都很理解國家和部隊,從來沒有半句怨言。
對于孩子們為國犧牲,父母悲痛欲絕的同時,又為親人感到驕傲。
那些犧牲的烈士,很多來自貧困的農村,家里條件很艱苦。
可是沒有一個親屬,對部隊提出過政策以外的要求。
他們寧可獨立生活,過苦日子,也不愿意麻煩部隊和政府一絲一毫。
有一次,26團有一個指導員和一個副連長,奉命到園林州洪飛烈士的家鄉去,處理善后事宜。
他們隨身帶著一只裝有遺物的箱子,箱子上貼著封條,封條上有四個醒目的大字——洪飛烈士。
在前往園林州的途中,過路人在看到這只木箱后,都紛紛肅然起敬。
還有許多火車上的乘客,主動為提著箱子的兩名軍人讓座,或者爭相給他們贈送飲料、零食。
這是人們對烈士最崇高的敬意。
5月下旬,26團的幾位工作人員,有遠赴滇省林滄地區一個非常偏遠的少數民族村寨,尋找一位烈士的家屬。
由于路途遙遠,等他們趕到公社的時候,已經天黑了。
山路難行,他們決定在公社休息一晚,和當地的領導溝通一下,第二天再進村。
誰知道了晚上十點左右,公社里烏泱泱來了一大批人,舉著火把,將院子照得如同白晝。
原來,烈士村里的鄉親得知部隊的同志要上門后,已經在村里等了一整天,結果天黑了還沒等到人,全村的人都打著火把趕來了公社。
26團的幾位同志,見此情景,都深受感動。
烈士的母親一看見兒子部隊的人,就上來問:“他怎么犧牲的,是不是當逃兵被部隊槍斃的?”。
同志們反復說明了他是在戰場時英勇犧牲,老母親這才老淚縱橫,對著鄉親們大喊“他是為國家而死的!”
26團的同志拿出450元的撫恤金時,這名烈士的家里人無論如何都不肯收。
只說孩子是為國家戰死的,不能拿著錢。
26團的幾位同志無奈之下,只能將撫恤金交給了民政局的工作人員保管。
在辦完任務后,樸實的鄉民們一定要留部隊同志在村子里多住幾天。
26團的人很感動,但是他們有任務在身,不能耽擱,找了好多理由才謝絕了這份美意。
犧牲了這么多的烈士,有的在戰場上找到了,有的遺體……難免就為善后工作帶來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