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戰結束后,遠在蜀省閬中的老漢蒲海收到一封滇省軍區寄來的信件。
信中說,他的兒子平已經犧牲在了戰場上,并隨信寄來一份革命烈士證明書。
噩耗如晴天霹靂,看著手中的革命烈士證明書,蒲老漢怎么也接受不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好不容易才收住淚,他又仔仔細細地把革命烈士證明書看了一遍。
突然,他心中一喜,因為上面寫的名字是“卞平”。
這會不會是部隊搞錯了,把別人兒子的革命烈士證明書寄給他了呢。
蒲老漢不相信兒子犧牲了,他就當地民政部門落實情況,無果后,他又千里迢迢的來到烈士陵園。
可是等他到了烈士陵園后,卻在“卞平”烈士的墓前哭倒在地,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蒲老漢的一生非常坎坷,他生在萬惡的舊社會。
父母由于常年受地主被剝削,在他出生不久,便積勞成疾,先后撒手人寰。
在那個苦難的年代,蒲老漢靠給地主干活,勉強糊口。
直到新夏成立后,翻身做主人的蒲老漢才總算過上了揚眉吐氣的好日子。
更讓他高興的是,他的媳婦先后還給他生下了兩個虎頭虎腦的兒子,其中小的那個就是蒲平。
蒲平打小就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因此瞿老漢特別疼愛他。
眼瞅著他快要成人了,蒲老漢張羅著,想給他娶媳婦。
結果蒲平志在報國,一心想要參軍入伍。
這年月,當兵對于農村青年來說,的確是條不錯的出路。
不過在這年月,當兵能分到村里的指標并不多。
而且還有嚴格的政審,因此又有“一人當兵,全家光榮”的說法。
經歷過戰亂年代的蒲老漢深知槍炮無眼,當兵危險。
所以他苦勸蒲平安心務農,成家立業,但瞿平卻不為所動。
無奈之下,蒲老漢只得同意他去當兵。
穿上綠色的軍裝,蒲平在鑼鼓喧天中,向蒲老漢揮手告別。
他跟著一起入伍的新兵去了部隊,只留下悵然而望的蒲老漢,在家里牽腸掛肚。
蒲平初入部隊,一切都感到異常新鮮,這讓他愈必堅定了要在部隊有所作為的決心。
訓練不怕苦,學習不怕累,事事爭先,樂于助人。
憑著優秀的成績和優良的作風,蒲平很快就脫穎而出,并被選送到軍校進修。
從軍校畢業后,蒲平被提拔為偵察連連長。
盡管在部隊里非常忙碌,但蒲平為了不讓父親擔心,他經常給蒲老漢寫信,將自己在部隊的情形告訴他,并囑咐他好生保重,不要掛念。
反擊戰開始后,身為偵察連連長的蒲平,隨部隊調往滇省邊境,參與了這場偉大而艱巨的戰爭。
在出發前,部隊為蒲平和戰士們拍下了彌足珍貴的照片。
蒲平深知,此去兇險,很有可能就不能活著回來了。
但一想到“白眼狼”傷我邊民的可恨,他就立刻氣不打一處來。
發誓一定要狠狠教訓“白眼狼”的軍隊,讓他們不敢再來我國邊境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