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燕京人到飯館吃飯,往往要說下館子,卻不說上館子。
據說曾經極少數跑江湖做生意,或是極少數離家苦行的人,為了湊合填飽肚子,才在自帶干糧外選擇飯館。
如此看來,飯館專為社會邊緣人士提供有償服務,其社會地位比較低下,于是就有了“下館子”的說法。
因此老燕京認就把到外邊吃飯,叫下館子。
“館”指飯館。
其實老燕京吃飯的地方,不都叫飯館。
老燕京人則更喜歡生活化更濃一些:“走,搓一頓去”。
這都屬于“小菜一碟兒”的最基礎。
吃飯的地方,也有等級。
最低級的叫飯攤兒。
支塊案子當桌子,擺條板凳,就在旁邊起火做飯,現吃現做,現做現賣。
有的連案子都沒有,買了站著吃、拿走吃,隨您便。
很多燕京小吃,就是這樣起家,這么出名的。
再好點的地方叫飯鋪。
飯鋪有門臉兒,但地方不大,沒有過道,進門就是桌子凳子,有的連前后廚都不分,煙熏火燎都看得見。
對主顧的照應也簡單實在,一般都是家里人擔著,當家的掌勺,自家人伺候。
再好點的就叫飯館了。
飯館地方大,分前后廚,有專人照應。
飯館的裝修和擺設,也比飯鋪高個檔次,起碼窗明幾凈,桌椅講究,茶酒具備,飯菜花樣齊全。
但一般的飯館只是廳堂,沒有單間。
也有的飯館專門經營特色,因看家本事或招牌飯菜而出名。
最高檔吃飯地方叫飯莊。
飯莊往往前廳后院,樓上樓下,雅座高間兒,頗有些侯門似海的氣派。
飯莊有名廚名菜,包辦宴會酒席,環境優雅闊綽,茶房穿著講究。
茶房就是伺候人的服務生,一個個精明干練,干鞋凈襪,五官端正,談吐大方,照應周全,透著那么和氣體面,還都一律男生,不用女的。
飯莊不但招待講究,上菜也比大氣,不像別處炒一個上一個,亞賽一勺兒一勺兒喂豬。
飯莊上菜先涼后熱,一上就是齊全的。
根據要菜的排場大小,一個或幾個茶房,手托硬木雕花的大搶盤,一次到位。
燕京的大飯莊,都是男茶房不說,還從不管滿酒,菜齊飯齊一律外邊伺候,不叫不到,圖的就是賓至如歸,不干不擾,您用著消停。
燕京的大飯莊,一般人家吃不起。
這樣看來,“何氏家常菜”的規模不少了,算是大飯館。
因為價格公道,環境不錯,口味還不輸大飯莊,所以才廣受歡迎!
傻柱家的飯館近來可真是門庭若市,生意紅火得讓人瞠目結舌,街坊鄰居們對此無不感到驚訝萬分。
有人為傻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興,覺得這是他應得的回報;
而那些曾經對傻柱冷嘲熱諷的人,現在卻嫉妒得要命,心里五味雜陳。
想想也是,在這個年代,大家伙兒都是拿著微薄的工資,一個月幾十塊錢,好點的也不過一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