輟學后的馬未都整天就是跟著院里的大孩子到處瘋癲,直到下鄉知青。
無所事事的馬未都成為第一批的知青。
馬偉都年輕,到也不知道什么苦不苦的,總是對新事物產生好奇。
鄉下也是有很多奇人異事,給馬偉都印象最深的就是浪里白條“一把撈”。
當時有個女知青在水塘邊,不慎落水淹死,尸體沉入水塘。
村里幾個會水的村民下水撈人,都沒有撈到。
沒辦法,只好請了十里八鄉水性最好的浪里白條“一把撈”。
“一把撈”被請來后,就問了一下村長管飯不,村長說當然管飯。
兩人說定,“一把撈”提了一個要求,要讓在場所有女性回避。
村長納悶,“這有什么說道嗎”一把撈說,“他要把衣服脫光,如果有衣服會增加阻力”。
村長當即讓女人都離開了現場。
就見“一把撈”脫光衣服,深吸一口氣,撲通一聲就躍入水中。
就這樣,大家在岸邊等了足足快一個小時了,就不見“一把撈”的身影。
這讓眾人無不擔心,村長更是心急如焚,心想這人沒撈上來,再搭進去一個,得不償失啊。
于是,村長讓村里水性好的幾人準備好,再次下水撈人。
就在這時,只見水塘中間浪花翻滾,一個女性身體浮出水面,接著一把撈也從水里探出了頭。
大家無不稱奇,在一個深不見底,渾濁的水塘里把人撈出來,真是厲害。
這件事讓馬偉都記憶猶新,也讓他明白世間能人很多,正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馬偉都因此開始喜歡上了讀書,他要從書中探索到更多的奇聞異事。
讀書讓馬偉都積累了很多文化知識,彌補了他的知識空缺。
對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直到兩年前,馬偉都通過他父親的關系,調回了燕京,在七機部當了一名工人。
能在七機部上班的工人都是非常優秀的工人。
進了車間后每個人分配一個師傅,馬偉都在工廠學的是機床銑工。
跟的是一位姓董的師傅,馬偉都進去之后就恭恭敬敬地叫一聲師傅。
每天上班他一定要比師傅早到,到車間之后看師傅沒來就特別高興,然后給師傅去機房旁邊的熱水房用大瓷缸打熱水。
如果抽煙一定要先給師傅一根,畢恭畢敬地給師傅點上。
這個時代的人保持著良好的師徒關系,馬偉都也很好地踐行了這一點。
每天上班,他與冰冷的機床打交道,下班后,他就在書海中遨游,讀書、看報、思考、寫文。
那馬偉都是怎么愛上收藏古董,并且拜師“破爛候”的呢?
這就說來話長。
其實,馬偉都從小就對舊東西感興趣。
小的時候,學校組織去看博物館,老師的任務去了就算完成任務,你看什么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