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蘭她們就是這樣的。
一大早在駐地站點登上慢性子的火車,在山區上晃呀晃,是站都停,直到上午9點左右才到達了燕京。
忙里偷閑,王玉蘭和調到這里的丈夫易援朝匆匆見了一面,難分難舍的趕去滬海的火車。
旅途漫漫,王玉蘭剛認識的戰友們在火車上自娛自樂,打撲克中一會兒就熟悉了你我。
十幾個小時后才到達滬海站。
撲面而來的是黃浦江畔的溫暖和潮濕的徐徐和風,很快就感覺到棉衣穿不住了。
幸虧王玉蘭三人都是簡裝出發的,沒人帶被子,毛衣或絨衣。
于是,問題來了,脫了棉衣太冷,穿上太熱。
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的。
有難得的幾個鐘頭的空擋。王玉蘭和董醫生都有各自的任務。
董醫生的女兒和王玉蘭的妹妹王玉芝同齡,在東北當兵,而且都馬上要結婚了,董醫生要給女兒辦嫁妝。
這年頭買滬海貨做嫁妝這種機會并可不多,好不容易來趟滬海,怎么能錯過?
沒什么猶豫,倆人一拍即合,同去同去。只可憐了小馬,無聊的和她們漫步金陵路。
匆匆忙忙穿梭于金陵路的各大商場,十幾塊錢一條的軟緞被面,一紅一綠各一條充做我的嫁妝。
可惜時間太短,來不及細細挑件稱心的嫁衣,就急急登上去h州的火車了。
很幸運,走過路過風景宜人的h州的時間比較充裕,讓王玉蘭她們一覽天堂的感覺。
南國的冬季委實有別與北方。
一派秀麗,郁郁蔥蔥,看不到一絲凋零。
王玉蘭和董醫生,年輕的小馬漫步在蘇堤上,深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清澈的綠水,廣袤的綠茵,嫵媚的鮮花,湛藍的天空。
這里的人潮如流,80年代初,衣著已經趨向于百花齊放了,和王玉蘭她們部隊駐地的老百姓大不一樣,多了許多柔和愜意的感覺。
值得一說的是,帶著小馬的好處。
當王玉蘭她們三人被沖散時,高個子就彰顯出他的重要作用。
董醫生走的比較慢,小馬比較快,在他的俯視掃描下,總能找到自己的戰友們。
接下來的日程安排的比較緊,幾乎是馬不停蹄。從h州上火車,在金城下車。
由先遣人員接站后,一股小小的隊伍急行軍,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直奔汽車站。
所以,對金華,幾乎沒留下什么印象。
王玉蘭和老董比較狼狽,首先載重增加了,旅行包里加上換下來的厚厚的棉衣和絨褲,汗流浹背依然幾乎趕不上行軍的步伐。
幸虧小馬和張排長,接過她們的旅行包,才能勉強跟上隊伍。
從金城上汽車,王玉蘭長長噓了一口氣。幾個小時后,在溫城下車。
王玉蘭和老董還有小馬分開了,他們倆是去瑞城接兵,而王玉蘭則要去平城。
就這樣,王玉蘭跟隨團部的人員下榻溫城市政府招待所。
她覺得,溫城市招待所是此行中條件最好的旅館了。
改革初的溫城留給王玉蘭的第一印象是無論她走到哪里總有一群孩子跟在后面用溫城話喊著:女兵女兵。
跟駐地的風俗則大相徑庭。
比如這里的公廁是男女不分的,一路上帶來許多不便,有時不得不到武裝部的女干部家里解決生理問題。
這時候的王玉蘭對溫城的人文歷史幾乎一無所知。
僅知道溫城是抗倭民族英雄戚將軍戰斗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