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風光旖旎的雁蕩山,臨海而立的戚將軍雕像依然偉岸,威武霸氣!
之后,王玉蘭她們從溫城坐船到平城。
雖然說是海船,但是不大,且簡陋,經不起風浪。
所有乘客席地而坐。海浪不斷地涌來,顛簸起伏,不一會胃就不爭氣的翻江倒海了。
好在平城不遠了。
平城是全國最大的縣。有縣武裝部安排招兵工作。
這里的武裝部部長是燕京籍的老干部,王玉蘭也是燕京兵。
何其幸運,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嗎。
就一個老鄉,一下子拉近和前輩的距離,他漂亮的女兒還成為了王玉蘭的新朋友。
王玉蘭一行人短暫的休息后,再往下面鎮上的招兵點走,都是坐船。
小船在水草從中晃呀晃,馬達突突突的響著,太陽暖融融的掛在天上,水波蕩漾,信手拈來水草。
平城比王玉蘭想象的要富裕的多。
這里靈活,勤勞的平陽人先一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一座座漂亮的三層小樓林立著昭示他們的生活水平。
盡管如此,兵源們依然有一顆報效祖國的心。
征兵工作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報名參軍后的政審,篩選,體檢是一道關。
那幾天我們連精干的連長,和藹的指導員和我很忙碌,程序都一樣的,現在操場跑步,淘汰一批,合格的參加各科體檢。
王玉蘭她們和東部艦隊的某部隊在一個點招兵。
他們兵種的要求高,優先挑兵,之后是燕大軍區。
記得一個高大的東山籍水兵反復對王玉蘭議論兵源不行。
王玉蘭觀察一下,溫城人是偏瘦小了一點,但眼睛里透著機靈。
最后一天審核,沒王玉蘭什么事兒了,想和通訊員一起想到雁蕩山游玩。
就去請示領導,副團長大手一揮,同意了。
審核過程中有幾個皮膚病人,要還是不要?
全場人目光投向王玉蘭。
王玉蘭想,大不了就是皮炎,又不是傳染病,就不能剝奪年輕人當兵守土的愿望。
腦子里連圈都沒轉,就同意了。
她就簽上大名,皆大歡喜。征兵工作告一段落,大家松了一口氣。
王玉蘭她們在海邊一個小飯館慶祝一把,那天除了王玉蘭,他們喝了許多啤酒,醉醺醺的。
當地武裝部給新兵發入伍通知書,發軍裝。接著新兵集合。
回去的時候,是和海軍某部一起包了游輪,做運兵船。
駛向東海,目的地滬海。
接兵,運兵的一路最輕松的就是滬海的生活。
汪洋大海讓人的心胸頓時寬廣,王玉蘭喜歡站立在船頭感受那種什么是披波斬浪。
團領導照顧女同志,王玉蘭和老董住在三等倉,非常適宜。
接著在滬海兵站上車,坐上了悶罐子運兵車。
王玉蘭和連長指導員分別后,和團部十幾個人員上了最后一個車廂,為指揮車。
這是非常艱苦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