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部沒幾個人,最后一節車廂根本壓不住,彈跳了一路。
由于不是緊急軍事行動,所以給各路大神們讓路。
到兵站,才能供應飲食和水,還有放水。
每節車廂只有一個大桶應急,味道那叫一個復雜。
大家坐在草墊子上,王玉蘭從連里借了一條被子,隆冬季節,越走越冷。
而連長和指導員和沒訓練過的新兵在一起,他們的責任大,條件會更艱苦。
白天,車廂的兩側有幾個位置較高的小窗戶,打開透進光亮。
晚上一盞煤油燈解決照明問題,碩大的車廂沉浸在一片昏暗中。
火車就這樣拉著多少人的青春年華,喘著粗氣向著軍營的方向咣當咣當走著走著……。
終于完成任務,到軍營了。
直到有一天,王玉蘭給老公易援朝打完電話,通訊科的小戰士在電話里對她說,“王醫生,你好!我就是你從溫城接的兵……”
……
演習任務結束后,劉本明也接到了接兵任務,任職新兵連連長,他榮幸地被委派去蘇北某縣接新兵。
劉本明接到任務時,已經是在十一月初。
最初的日子,他心花怒放,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在軍營太久,很少能出去見見世面。
而如今,終于如愿以償,以為自己終于有一次外出“旅游”機會了。
可是,當劉本明他們一行到達該縣時,說真的,除了失望還是失望。
盡管已經是八十年代了,但這個縣城,好像好停留在近乎原始的一種狀態,全縣幾乎看不到一條像樣的馬路。
車子開在塵土飛揚的路上,透過窗縫在車內彌漫,讓人特別不適。
到達縣城后,地方人武部負責人是一位姓陳的部長,他的接待工作還算是熱情。
盡管招待所設施并不是很好,甚至連洗澡的地方連熱水都沒有,但對于在農村長大的劉本明而言,還算說得過去。
然而,在接下來的接兵過程中,劉本明卻遇到了三件麻煩事。
劉本明他們住在縣城的招待所的第二天中午,天氣晴好,萬里無云。
劉本明和一排長陳李玉書四人在街上閑逛,當他們走到當地的百貨大樓時,看到人頭攢動。
出于好奇,劉本明幾人也擠過去湊湊熱鬧。
走近才知道,原來是有人商場搞促銷——賣一批布料,每塊布料十塊錢。
看著一個個買到布料的人,興高采烈地出來。
陳玉書幾人也動了心,商量著每人買一塊布料,到時做件像樣的衣服。
于是,把三排長高峰推到了人流的前面。
當高峰把二十元錢交給售貨員時,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售貨員收到錢后,最終卻沒有將布料發給高峰。
于是,高峰就追問那個售貨員:“你把我們的錢放進了錢箱,怎么一直不給我們布料呢?”
售貨員的回答讓陳玉書他們憤怒不已:“你啥時交給我的,我怎么不知道?”
憤怒之下,陳玉書開始與售貨員理論起來。
正在爭吵之際,商場的一位領導走過來,了解情況后安撫他們說:“同志們,你們也不用擔心,如果是我們弄錯了,我們下班后盤點一下就知道了!”
于是,陳玉書三人忐忑不安地回去了,第一次接兵,竟遇到這樣的麻煩事,這是劉本明做夢都想不到的。
回到招待所之后,劉本明他們吃了晚飯,正要出去走走時,忽然門口來了兩個人。
劉本明仔細一看,竟是白天賣布料的售貨員和那個商場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