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還是他們搞錯了。
他們不住地說著:“對不起……”,并將錢退還給了陳玉書他們。
聽那領導這樣說,陳玉書三人也覺得很不好意思,為了買到布料,和群眾起沖突,那樣的行為也是不太體面的。
但不管怎么說,麻煩事解決了就好。
另外一個麻煩事,就是劉本明在征兵過程中,發現一個適齡青年,竟然患有高血壓。
按照規定,這樣的情況,無論如何都不能錄用的。
但當地人武部的領導卻堅決要送這位青年入伍,導致了整個定兵過程陷入僵局。
征兵過程相對復雜,大致經過報名、目測、體檢、家訪、政審和定兵幾個過程。
為了保證每個兵員都達到標準,負責接兵的人要以身作則,把好每道緊要的關口。
尤其是對那些合格青年的家訪,更是最后定兵關鍵的考量。
有一天,劉本明在人武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決定對那名患有高血壓的人進行家訪。
這兵是個城鎮兵,父親是鎮上財政所的領導,母親是一名高中教師,家境不錯。
到他家后,當地人武部人員借口去廁所走開了。
這時,那個青年人的父親拿出一個信封交給劉本明,想表示表示:“……,您請收下,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
劉本明知道他的想法,當即予以拒絕。
隨后,劉本明按照程序對那年輕人進行了相應的問詢與了解,發現他確實不適合入伍,最終把他從名單里刪除。
作為一名軍人,劉本明覺得必須秉公辦事,否則他會問心有愧,一輩子也不得安寧。
第三件麻煩事,是劉本明他們在家訪時,遇到一個熱心的家長,她無論如何都要留他們在她家吃飯,讓劉本明盛情難卻。
但是部隊在接兵時,有明文規定不接受征兵對象家長的請客,但凡事總有例外。
有一天,劉本明去一個鄉里的村莊家訪時,一位母親無論如何都要請他吃一頓飯。
這年頭,農村人的生活條件普遍不太好,那位母親聽說劉本明要來的消息后,特意殺了一只小公雞,然后蒸了米飯。
這樣的飯食,農村人一般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能吃上。
劉明白那位母親的做法,她一是出于對軍人的尊重,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被成功錄用。
事實上,她的孩子各方面都達標。
吃飯時,劉本明發現那位母親在他的米飯里放了很多精肉。
雖然這頓飯特別美味可口,但劉本明的心里卻是沉甸甸的。
飯后,劉本明偷偷地掏出十五元錢,趁那位母親不注意的時候,放進了她家的菜櫥抽屜里。
這次接兵,經過了半個多月的努力,最終圓滿完成了接兵任務。
雖然很辛苦,但從中,劉本明學到了很多智慧,那是他在軍營里永遠學不到的。
今年,又進行了一次精簡整編,至明年初,全軍總員額為四百多萬人。
全國退伍軍人數量達到一百五十萬人,是歷年來退伍人數最多的一年。
單單燕京市預計就有三萬左右的復員退伍軍人回到地方,需要安置工作。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