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了帽子吹球曬,
飯前先把歌曲賽,
站著吃飯消化快。”
這個順口溜也反映出東北軍營的一些實際狀況。
比如“被子不分里和外”是因為軍人蓋的被子正反兩面全是綠色,被里和被面根本不分。
“洗了帽子吹球曬”是因為軍人夏季的軍帽洗完后,為晾干的快。
戰士們用嘴對準帽襯開線的小口使勁吹,至到把帽子和帽襯吹離分開像個球狀,再掛在涼衣服線桿上曬,帽子隨風擺動就像個球體。
“飯前先把歌曲賽”是因為部隊開飯時間是嚴格的標準化時間,往往是提前集合隊伍到達食堂門口集體列隊等候,一般需等候3一5分鐘時間,利用等候這段時間就組織戰士們先唱幾首歌曲。
比如:《咱當兵的人》,《打靶歸來》和《解放軍進行曲》等,這就是“飯前一支歌”。
“站著吃飯消化快”是因為個別連隊飯堂里只給每個班配備一個簡易的圓飯桌,沒有條件配備板凳。
戰士們圍著桌子站著吃飯確有其事,但不是東北軍營的普遍現象。
軍營的官兵均來自祖國各地,特別是南方兵來到東北后,耳聞目睹了東北老百姓的生活習慣更是少見多怪,在“軍營四大怪“的基礎上,編出了“東北老鄉四大怪”:
窗戶紙糊在外,
哄孩子吊起來,
水井被風刮墻外,
姑娘刁著大煙袋。
窗戶紙糊在外,是因為東北氣候寒冷,窗戶大多是雙層玻璃,把紙糊在外層窗戶縫隙上是為了防寒風吹進屋里。
哄孩子吊起來,是因為東北老百姓凡有小孩的家庭里,一般都從屋頂房梁上系下一個搖藍,
將小孩放進搖藍內一邊輕輕搖動著搖藍,一邊輕輕的哼起低聲小調,小孩在搖藍里就會入睡的快。
水井被風刮墻外,是因為東北農村家家院子里都有一口水井,院墻都是扎的籬笆墻,
東北風很硬,經常把籬笆墻吹倒,甚至把籬笆墻吹到房門口,院墻被吹到房門口了,水井就好像到墻外了。
姑娘刁著大煙袋,是因為東北姑娘大多性格潑辣,為人豪爽,
跟男人比著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東北姑娘刁著煙袋抽煙的習俗在東北見怪不怪。
東北的冬天,寒風凜冽。
張德明成了何秋的班長,他和何秋的老家很近,一口濃重的鄉音,讓他倍感親切。
張班長常說:“軍營就像一塊試金石,能煉掉你身上的雜質。”他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讓何秋逐漸明白軍人的責任與擔當。
記得第一次站崗時,何秋偷懶想靠著崗亭,張班長二話不說,筆直地站在他身旁,陪他一起站立在寒風中。
那一刻,何秋羞愧難當。
打那起開始認真學習,積極訓練,從一個“問題少年”蛻變成一名合格的軍人。
讀報紙、聽英雄故事、幫戰友打掃內務……點點滴滴的改變,讓何秋慶幸自己來到了部隊。
伴隨著春的腳步,即將迎來農歷鼠年。
團圓、歡樂、祥和、幸福,是節日里最沁人心脾的味道,也是相互間最美好的祝愿,更是人們心底最柔軟的守望。
對于一般百姓而言,年味是萬家燈火,春節是闔家團圓。
但對軍人來說,這里面卻有更多的意涵——
軍營的年味里有堅守。“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