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她跟隨經驗豐富的軍醫們學習各種診療技術;晚上,她則埋首于醫學書籍,努力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
李玉蘭的勤奮和熱情很快得到了上級的認可。
兩年后,她被選派參加了一個為期半年的進修培訓,系統學習了外科手術技能。
這次培訓為她日后在戰場上救治傷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實施計生政策。
作為一名年輕有為的軍醫,李玉蘭被選中參與這項重要的工作。
她隨醫療隊深入到邊遠山村,為當地村民普及計劃生育知識,指導他們科學育兒。
在這項工作中,李二玉蘭遇到了不少困難。
有些村民因為文化程度低,對計生存在誤解;
有些地方的風俗習慣與政策相左,引發了不少矛盾。
面對這些問題,李玉蘭沒有退縮。
她學習當地方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村民們解釋政策的意義。
她還結合自己的醫學知識,為村民們講解科學育兒的方法,贏得了村民們的信任和支持。
李玉蘭在計生工作中的出色表現,為她贏得了一枚三等功勛章。
這枚勛章不僅是對她工作的肯定,也激勵她在未來的軍旅生涯中繼續前進。
后來,李玉蘭主動申請調往偏遠的基層連隊。
別人都是想法設法的往上面調,只有她卻主動的去條件最艱苦的基層。
在這里,她主要負責保證醫療后勤工作。
無論是送藥還是送醫,她總是沖在第一線。
有一次,一名戰士突發急性闌尾炎,而連隊駐地距離最近的醫院有50公里。
李玉蘭二話不說,背起醫療箱,搭乘軍車趕往現場。
在顛簸的山路上,她一邊為戰士進行緊急處理,一邊指揮司機盡快趕往醫院。
最終,這名戰士得到了及時救治,脫離了危險。
這位被她及時搶救的戰士就是富平山,打這起二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基層連隊的經歷,讓李玉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軍醫在部隊中的重要作用。
她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更要有堅韌的意志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這段經歷為她日后在兩山前線的表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基層連隊的兩年里,李玉蘭不僅在醫療技能上有了長足的進步,更培養了她在艱苦環境中工作的能力。
她學會了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開展醫療工作,如何與戰士們建立信任關系,以及如何在緊急情況下做出正確的判斷。
這些寶貴的經驗,為她即將面臨的更大挑戰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兩山輪戰,成為了李玉蘭人生的轉折點。
當要上前線的消息傳來時,她毫不猶豫地向部隊提出申請,要求調往最前線擔任前線醫生。
然而,李玉蘭的申請并不是一帆風順。
部隊領導考慮到她有一個剛出生不到一歲的女兒,擔心如果出現意外,孩子的未來將無人照料。
但李玉蘭的堅持打動了領導。
她說:“我愛我的孩子,但作為一名軍人,我更愛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