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位潘老中醫同樣說黃濱華是“癆癥”,但他開出的藥方與前兩張又不同。
黃濱華對中醫就心存疑慮了,轉而求向西醫。
當地醫院,卻告訴黃濱華依照目前的醫術,他這病是無法治愈的。
聽此結論,年輕的黃濱華是茫然無措。
他家里有年邁的父母和剛懷孕的妻子,都是黃濱華放不下的牽掛。
今后的路該如何對他們負起應負的責任,黃濱華還想好好照顧家人們。
給他們歲月靜好,護他們余生安好,做他們的牢固的靠山和堅穩的頂梁柱,給他們穩穩的幸福。
可是,沒有一副健康的身體,黃濱華拿什么給?
如此年輕的黃濱華絕不能就這樣放棄自己。
于是黃濱華又開始了漫長的治病旅途,在當地鄉村中西醫治療近一年,病情沒有減輕,還在逐漸加重。
同村好兄弟李哥,懷疑他患得并不是“肺癆”,就建議他到燕京的大醫院里做檢查。
機緣巧合,黃濱華就來到了當年的“劉家莊中醫院”。
二十多前,這家中醫院就開始名聲大噪了。
在這里,黃濱華就巧遇了中醫容大夫。
容大夫可是劉家老爺子的眾多徒弟之一。
容大夫經過拍照、反復細致檢查,最后在透視單上寫下“慢性支氣管炎引起支氣管擴張出血”。
解除了黃炳華的“絕癥宣判”,并耐心地告訴他這個病因是稟賦不足,虛損傷脾,母虛及子,損傷肺絡而咳嗽出血。
主治在本,兼治其標,用“培土生金法”治療數月可愈。
當時拍片的容大夫還沒有處方權,他相贈了黃濱華《醫學存心錄》和《慎柔五書》兩本書。
容大夫還說:“命是你自己的,書我教你讀,藥方你自己在書上找,它是你隨身的‘醫生’”。
后來,黃濱華拜了容大夫為師。
又在師祖劉家老太爺的親身指導下,自己看書、找方、配藥、服藥,身體漸漸好轉,三個月后癥狀全部消失,體重也從98斤增加到125斤。
機緣巧合,從此黃濱華便同中醫結下了終生不解的情緣。
在劉家的幫助下,黃濱華從此在劉家莊扎下了根兒。
他與容大夫情同父子,恩深愛切。
容大夫經常帶著黃濱華經常去拜見師祖老老太爺,接受老爺子的言傳身教。
劉家老太爺年事以已高,精力大不如從前。
但是他對這些徒子徒孫們依舊關懷備至。
老爺子就告誡黃濱華:“為醫者,謹記人命關天。切不可因治好幾個病人,就忘乎所以,要不斷學習,更重要的是治病求本,靈活運用,對癥下藥。”
并指導黃濱華要反復研讀《黃帝內經》、《醫宗金鑒》、《溫病》、《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中華醫學的經典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