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果共枕頭瓜,香蠟庭前敬月華。月餅高堆尖寶塔,家家都供兔兒爺。”
時間一晃就到了中秋,一年一度的團圓節到了,李則凱再怎么“樂不思蜀”也得收拾好行囊打道回府了。
否則,若是膽敢缺席這闔家團圓的重要時刻,他家老豆定不會輕饒了他。
李則凱覺得這一次劉家莊之行真是不虛此行,這里綠水青山,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眾多。
而且這里的物產真是豐富,各種山珍野味、名貴果蔬,讓他在短短一個月間就圓潤了不少,連腰帶都不得不松了兩個扣眼。
中秋前后正是劉家莊地區水果大豐收的季節,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水果節”!
早在明代那會兒的燕京,八月就是水果的當紅月了。
據《日下舊聞考》記:“是月,都城當諸角頭市中設瓜果、香水梨、銀絲棗、大小棗、栗、御黃子、頻婆、紅果子、松子、榛子諸般時果發賣。宣徽院起解西瓜等時蔬北上迎接大駕還宮。”
這時期,碧綠未黃的鴨梨、半青半紅的‘虎拉車’、艷如少女面頰的沙果、紫而泛霜的檳子、牙黃扁圓的白梨、紫黃相間的李子,是節日果品的基本隊伍。
大葉白與成形未熟的青柿子,不登大雅之堂的沙果梨與秋果,個別嗜痂的爛酸梨和杜梨,點綴其間……
到鄰近八月十五的這幾天,燕京滿大街的水果攤上更像大促銷一般擠得滿滿當當的。
這些果攤上,雅爾梨、沙果梨、白梨、水梨、蘋果、鮮棗、葡萄、果藕、西瓜……應有盡有。
這其中有三樣特別突出,就是香白梨、太子蘋果、劉家莊大西瓜,是不能不嘗的時鮮。
水果買回家,除了解饞外,還有祭月之用,但能上供臺的也有講究,比如梨因與“離”音同而不能上供臺,西瓜要雕成蓮花瓣,藕最好是九節的。
等到祭月之后食用時,有一樣是萬萬不能少的,那就是蘋果,“中秋節為團圓節,此日家人父子,共相慶祝,照例必食蘋果,謂之團圓果,故蘋果之價,此時最貴。”
另外,讓李則凱不舍得走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劉氏家族一直以來堅持過傳統團圓節的方式,真是讓他大開眼界。
劉家作為燕京地區頗具聲望的大家族,世代傳承著傳統習俗,就比如說這過中秋。
與現代社會多數家庭簡單聚餐的過節方式不同,劉家的中秋節堪稱一場文化盛宴。
從節前三四天開始,整個家族便進入了忙碌的籌備階段:長輩們精心制作團圓餅、制作祭品,年輕一輩則忙著布置庭院,就連遠在他鄉的族人也會提前安排好行程,確保能在中秋之夜齊聚一堂。
這種代代相傳的儀式感,不僅體現了家族對傳統文化的堅守,更彰顯了血脈相連的深厚情誼。
劉本成告訴李則凱,他們家族這團圓之日的習俗要吃蘋果,還要吃團圓餅。
“團圓餅是月餅嗎?”李則凱有著不明覺厲地道。
“這么說也對,也不對。”劉本成回答道。
“從大的范疇講,我們燕京早年間的月餅,只有自來白、自來紅和團圓餅這三種。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特別南派月餅的面市,團圓餅逐漸被“劃分”出去,成為了獨立于月餅之外的一種食物。
我們傳統的團圓餅與月餅的區別,主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