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華積極廣納人才,他在外聘德意志技師弗德里希、倭國技師中田英二等人的建議下,
“愛華集團”通過派遣員工外出學習,自己設計、施工上高架料倉,替代了原來的人工上料
不但降低工人勞動強度,而且還具有均勻下料、混勻配料的作用,生鐵產量原來的月產5000噸躍到8000噸。
轉眼間,到了年底,“愛華”集團的“相約九八”,究竟能否“舞步飛旋,踏破冬的沉默”,繼而“相約在甜美的春風里,相約那永遠的青春年華”?
這一天,在“動員令”發出僅僅7個月后,劉愛華帶領集團中高層干部們在“愛華”集團各大廠區四處查看,參觀這一年來全體員工通力合作的建設成果。
站在某廠區最高處,一個個新建成的工程映入眼底,所有人都有些激動,難以掩飾自己內心的喜悅,金融危機帶來的陰影早已一掃而光。
短短7個月間,“愛華”集團就按照既定計劃,收獲了碩果,創造了夏國商業史上一個不小的逆勢發展的奇跡。
眼前十項目即將全部完工后,“愛華”集團年產值將由原來的1.5億元增到3億元,稅收由500萬元增到1000萬元。
而且十項目在增加產能的同時,還挖掘了潛力,二氧化碳廠將使噸水楊酸成本降400元,2號高爐使噸鐵成本降130元,發電廠則憑空產生較大的效益……
面對這些成果,讓劉愛華面對嚴峻的市場挑戰時信心倍增。
等到了明年的5月、7月,后面年初,二號焦爐、二號高爐、發電廠將全部投產運行。
到那時候,劉愛華計劃的宏偉藍圖“大干九八”十個項目將全部順利投產。
去年,“愛華”集團產值為1.5億元,今年達到了兩億元,明年很有可能超過三億元,基本完成“翻一番”的目標!
“愛華”集團在與金融危機的鏖戰中取得了完勝,大大提升了企業的實力,實現了大發展、大跨越,為今后的平穩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后來,這一段不平凡的歷史,也成為“愛華”發展壯大史中最為閃光的一頁。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劉愛華覺得辦企業亦是如此。
順境中的發展理所應當,但是,逆境中的發展,就需要有一種勇氣與智慧并存的大氣魄。
危機并不可怕,怕的是沒有與之抗爭的勇氣。
劉愛華望著廠區內林立的現代化設備,目光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他轉身對身旁的干部們說道:“各位,我們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敢于在危機中抓住機遇的結果。
但企業的發展永無止境,接下來我們要在自動化轉型上再下功夫。”
就在這時,技術總監快步走來,興奮地匯報:“董事長,我們與德意志西門子公司的合作有了新進展,他們愿意給我們提供最新的自動化控制系統。”
劉愛華聞言眼前一亮,這正是他一直在籌劃的下一步棋。
夜幕降臨,“愛華”集團會議室依然燈火通明。
劉愛華指著墻上的規劃圖說:“我們要在現有基礎上,投資建設數字化中控中心,實現生產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
這不僅能讓我們的產品質量更穩定,還能再降低10%的能耗。”
財務總監提出資金壓力的問題,劉愛華胸有成竹地表示:“我已經和幾家銀行達成共識,他們看好我們的發展前景,愿意提供低息貸款支持。
另外,市政府也承諾給予高新技術企業補貼。”
窗外,新安裝的太陽能路燈將廠區照得通明。
這些細節無不彰顯著“愛華”集團追求卓越的決心。
劉愛華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但有了這支敢打敢拼的團隊,他相信“愛華”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