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反周期投入,就是利用行業周期性發展的特點,在行業進入低谷時,在競爭對手都收縮規模時,反其道而行之,加大投入,擴大產能,進一步打壓價格,從而讓對手加劇虧損,甚至倒閉。
三星的第一次“反周期投入”,就發生在八十年代中期。
當時,倭美同行激戰正酣,dram市場普遍不景氣,價格大跌。
dram芯片的價格從每片4美元(1984年),跌到了每片0.3美元(1985年)。
三星建廠推出64kdram時,生產成本是1.3美元/片。
面對行業寒冬,三星不僅沒有收縮投資,反而開始逆向投資,擴大產能。
到1986年底,三星半導體累積虧損3億美元,股權資本完全虧空,接近破產。
關鍵時期,棒子政府出手“救市”,總共投入近3.5億美金,并且以政府名義背書,給三星拉來了20億美元的個體募資。
后來,倭國半導體被美利堅干翻,加上pc電腦進入熱銷期帶來的行業繁榮,使得三星順利翻盤,迎來業績增長。
不久后,以三星為代表的韓系dram廠商,逐漸蠶食了倭國半導體企業讓出的市場份額,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
三星第二次“反周期投入”,是1992年,倭國住友樹脂廠發生爆炸,導致原材料供應緊張,內存價格暴漲。
這一年,三星率先推出世界上第一個64mdram。
到了199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又開始轉弱。
這時,三星故技重施,采取了第二次“反周期投入”。
他們投資興建8英寸硅片生產線,用于生產dram。
1995年,微軟公司windows95視窗操作系統發布,極大地刺激了內存的需求,帶動內存價格大幅上揚,三星的投資獲得回報。
全球各大廠商后知后覺,紛紛投資擴大產能。
好景不長,到了1995年的年底,各廠商8英寸晶圓廠投產后,導致產能急劇增加,反而使得dram變成供大于求。
于是,賣方市場又變成了買方市場,價格又開始下跌。
在此情況下,廠商們被迫削減產量,減小投資規模。
三星繼續擴大投資。
于1996年,三星推出世界上第一個1gbdram,奠定了自己的行業領軍地位
就是這么一家實力雄厚,行事霸道的企業,你“華芯”是怎么從狼嘴里搶肉的?
這種種跡象都超出了魏大勛的認知范疇,他甚至懷疑自己遇到了精心設計的騙局。
然而,職業敏感性和強烈的好奇心最終戰勝了疑慮。
抱著“權當考察”的心態,魏大勛踏上了實地考察的旅程。
他暗自思忖:最壞的結果不過就是白跑一趟,難道對方還能把自己這個大老爺們給賣了不成?
這天,魏大勛縣城坐上汽車,直奔市區再轉乘晚上的火車,經過一天一夜多的奔波,于第二天的上午到達粵省莞城火車站。
由于沒有買到座位票,只好在火車的過道上坐了一個晚上,已是疲備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