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是,趙德山心中覺得不值得,這些東西放在家里慢慢吃多好,為什么要送給那些經常抱怨的知青們?
見到大隊長在那里收拾東西,李杰和周小雪也沒有多待,于是便先行告辭,回到了小屋那里。
到了小屋之后,李杰和周小雪簡單的商議了一會兒,就才決定了要帶過去的物資。
除了周小雪外,到趙家村這邊下鄉插隊的,還有九名知青,另外三女六男和周小雪的關系只能算得上是一般。
其中有一名女知青和周小雪的關系親近一點,她是周小雪的鄰居以及同學。
也正是因為受到此人的蠱惑,周小雪這才會下鄉插隊。
最開始得知周小雪要下鄉插隊的時候,而且是受到此女的蠱惑,李杰還心生抱怨,想要找一找此人的晦氣。
但是見到本人之后,看著對方清澈又愚蠢的眼神,讓李杰也覺得有些無語。
畢竟對方也不是故意的,只是聽從了其他人的蠱惑,覺得去下鄉插隊是一件光榮而又神圣的事情。
所以李杰對此沒什么可說的,只能是不了了之。
這些知青們大多數是和周小雪一樣,受到別人蠱惑,決定來下鄉插隊的。
但是最開始的那幾個始作俑者究竟有沒有來下鄉插隊?又去了什么地方?也沒有人知道……
這些從小在縣城長大的孩子,雖然說家庭算不上富裕,但是起碼可以吃得上飯。
甚至有些人的家里,父母還是雙職工,在這個時代,勉強算得上是小資家庭。
但自從他們下鄉插隊,來到了大西北這邊的趙家村之后,所有人的情況都變得一樣了。
都變得很窮,非常的窮,就連飯都吃不飽,喝水也需要到幾里外的河邊去挑,而且還限量。
這讓原本生活在小縣城的這些知青們難以接受,甚至大發牢騷,所以和趙家村的村民心生隔閡。
對于趙家村村民和這些知青間的對立,李杰可不想參與,而且他也管不了。
時間久了,自然會有所改變。
等到最后,有多少人會融入到村里的生活,又有多少人一直格格不入,那就不關他的事了。
不過今天要做的是面子工程,最起碼讓這些下鄉插隊的知青感受到周小雪的善意。
李杰和周小雪兩人準備帶過去的東西不多也不少,和去大隊長家拿的差不多,但是稍微少了一些。
一只整雞,不過李杰挑了空間里最小的一只,隨手拿了條咸魚,也是最小的一只。
豬肉的話,李杰也只給了不大的一塊,剛好夠年夜飯用的,勉強能炒幾盤菜。
雞蛋李杰挑了十枚出來,勉強湊個十全十美,至于十個雞蛋九個知青怎么分,那就是他們的事了。
除此之外,李杰還隨意拿了點瓜子和糖果,分量不多,但是每人也能分上一小把。
這些東西聽起來很多,但實際放在一起,一個小袋子就裝的下。
對李杰來說,準備這些東西也不過如此,但是對生活在此地的趙家村村民來說,也算得上是一份厚禮了。
加起來也不值多少錢,但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過年能收到這些物資,對那些知青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