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創刊的《當代》雜志編輯部位于朝內大街166號。
創刊第一期印了7萬冊,一售而空,并確立了“文學種類齊全、長篇紀實突出”的基本格局,并高舉現實主義的辦刊旗幟。
第二期印了11萬冊,同樣很快就被市場消化掉了。
接下來12月是第三期,已經完成組稿工作了,主打的是王盟的中篇《布禮》和莫應豐的長篇連載《將軍吟》。
另外還有姚雪垠和劉心武的散文,茅盾和巴金的兩篇序言。
如此強大的陣容,他們覺得哪怕保守一點,也得印他個13萬冊。
“咚咚~”
“請進。”
“大家好,我是魏明,來投稿的。”
“哎呀,你就是魏作家吧!真年輕!”編輯劉茵首先發現了他,不過很快就被白舒榮搶走了。
劉茵:嘿,還護食呢。
“小魏,快坐,這么快就完稿了?!”白舒榮大喜,比他們約定的期限早了半個多月。
“嗯,這已經算慢的了。”魏明笑笑,不過原創成分也更高些,頗費了些心思。
“小魏你著急回單位嗎?”
“不著急,我上晚班,六點能回北大就行。”
“哎呀,那我快些看,如果有問題我圈出來,省的麻煩你再跑一趟。”白舒榮剛要翻閱,身邊就圍了幾個編輯過來。
“同看同看。”
于是白舒榮先看,看完一頁傳給另一個人,她再看第二頁,如此就能四五個人同時看一篇稿子了。
就是有的人看得快,有些人慢,難免催促。
“你能不能快點?”
“你能不能別催!”
魏明的文筆依然在線,幾十年的文字工作練就而成,老練精準,這方面基本沒人能挑出毛病來。
而且故事依然極富吸引力,開篇就是窮酸兒子和海外歸來身家億萬的富豪父親的對手戲,父親身邊還有一個青年貌美的小蜜,巨大的反差讓戲劇拉力直接拉滿,也讓人好奇男主的經歷,以及他的選擇。
“要不要跟父親出國生活,并繼承億萬財產?”這是貫穿整部的懸念。
億萬這個數字太大了,大到讓人根本無法拒絕看到結局,大到現場幾位讀者腦子里轉了好幾轉才對這個數字有些概念。
一開始幾人想的是,許盛放應該不會拒絕吧,畢竟誰不知道外國的生活條件好,現在多少人打破腦袋想鉆出去,尤其是許盛放還是個老右。
然而隨著許盛放關于牧場生活,關于妻子的回憶穿插其中,幾位讀者的想法一點點產生了動搖。
但直到許盛放真正拒絕父親前一段,在他們心里,答應的概率依然占主導,畢竟父親說了,可以帶老婆孩子一起走,沒讓他拋棄妻女做陳世美。
可他竟然還是拒絕了,幾位讀者第一反應竟是遺憾,接著有些慚愧。
然后他們開始回想許盛放的一言一行,以及他和父親那些對話交鋒,并開始慢慢理解他的選擇,敬佩他的操守。
白舒榮第一個看完,看到最后,魏明有一個附言:本篇由作者父母以及寧夏嚴紀彤王柏玲夫婦的故事改編加工而成。
她放下稿子,把魏明拉到一旁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