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敏驚詫不已:“原來他竟然是北大的老師啊!”
他說自己還年輕,估計是跟那些老學究相比年輕,但起碼也比自己大十歲了吧。
周惠敏倒沒有嫌棄魏明年紀大,只不過感覺以后寫信的時候可能會更加敬畏一些吧。
隨后魏明又簡單介紹了一下包裹里的東西,《大眾電影》可以讓她全面地了解大陸電影的近況。
“燕京本土的美食并不多,多是吸收全國各地的特色并保留傳承下來,這盒稻花村糕點是京城老字號,屬于蘇式糕點,也不知香港有沒有,寄給你嘗嘗看吧。”
最后他說到了那盒磁帶。
“我猜對了!”
周惠敏有些激動地捂住嘴,前面五首歌果然都是他寫的歌詞,《采蘑菇的小姑娘》由他的那位老師譜曲,其余四首都是他親自譜曲。
他果然好有才華啊!
而且阿明還告訴周惠敏:“當初學音樂是因為寫一部需要用到音樂知識,的名字叫《放羊班的春天》,就是這盒磁帶的專輯名字。”
天啊,他竟然還是一個作家!
好想看看那篇啊!周惠敏又想,他在北大該不會是教文學的吧?
她的腦海里立即浮現了一個溫文爾雅,玉樹臨風的儒雅君子形象。
魏明在信中還提到:“現在寫完了,但寫歌的本事不想浪費,于是前陣子又創作了一首歌,只是這種風格更偏向港臺風,在大陸恐難以發表,所以寄給阿敏你看看,我知你頗有音樂修養,如果看得上,不妨幫我投給音樂公司,名號就叫‘阿明’,若是拿到稿費,你我一九分賬如何。”
“一九分賬!”周惠敏小臉興奮地都紅了,如果自己真能賺到錢,那豈不是可以給他寄很大很大的包裹了!
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不需要用媽媽的錢了。
最后一頁就是魏明新歌的簡譜,名字叫《溜溜的她》,很奇怪的名字。
周惠敏輕哼了起來。
“你未曾見過我,我未曾見過你……”
周惠敏心想:這首歌莫非是寫給我的?他們倆確實不曾見過啊。
繼續看“年青的朋友一見面啊,情投意又和”。
周惠敏心想,這個“情投意合”應該也可以用于朋友吧?嗯,應該可以的,雖然還沒見過,但從字里行間,感覺兩人還是很投機的。
“年輕的朋友在一起啊,比什么都快樂……”
嗯,應該就是講友情的,朋友在一起,肯定很快樂啊。
“溜溜的她呦,她呦我呦,心兒一顆嘿嘿嘿,心兒一顆嘿嘿嘿……”
唱這一段的時候對周惠敏的普通話是個嚴峻考驗,比較難唱。
整首歌順了一遍,周惠敏意識到這首歌品質很高,而且很適合臺灣歌手。
不過阿明是大陸人,他們跟臺灣不對付,自己還是考慮香港歌手吧。
可香港現在唱國語的歌手越來越少了啊,自己該怎么幫阿明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