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時周主席對這部作品的評價直接選用了茅盾先生在本書序言里的內容。
“所謂‘正道’從來不是廟堂高懸的匾額,而是泥濘中跋涉的腳印,是背叛者午夜驚醒的冷汗,是沉默者最終爆發的吶喊,讓我們把掌聲獻給查閱了海量史料和文件,最終創作出這部家族和民族史詩杰作的魏明同志!”
臺下掌聲如雷,現場幾乎沒有沒看過《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出版一年多時間,多次加印,這部書發行量已經超過了兩百萬套。
站在臺上,魏明領取了代表著茅盾文學獎的紫銅獎章、證書以及獎金。
給的不是現金,3000太多了,三大摞呢,而且顯得庸俗,所以給了張存折。
魏明拿著榮譽,看向臺下,除了陳健功,他還看到了梁左,他是跟他媽諶榮大姐一起來的。
另外還有跟魏明相熟的《人民文學》《收獲》《當代》《燕京文學》《十月》的編輯們,還有吃過魏明咸鴨蛋的汪曾祺,在北大認識的宗璞大姐,曾跟魏明并稱改革文學雙子星的蔣子龍,知青文學的扛鼎人物葉辛,來自魔都的女作者王安意,從西安趕過來的賈平娃等等。
看著他們,魏明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來時路,看到有些人羨慕的眼神,魏明心道:別急,會輪到你們的。
隨后他做了簡短發言,感謝評委會,懷念茅盾先生,回憶跟他的短暫相交。
接著被請上臺的是周克芹,然后魏巍,古華最后一個上臺,果然,一共就六個人,六部作品,其中姚雪垠獲獎的是《李自成》第二卷。
雖然這個出場順序并沒有說明是幾部獲獎作品的水準排名,但綜合看下來,其實順序應該不是隨便安排的。
既不是按照作品拼音首字母,也不是按照作者年齡亦或是出版時間。
活動最后,六位獲獎者和周主席一起合影,這個活動就算是圓滿落幕了。
第一屆,沒有太大的爭議,都是從76到81年影響力和口碑兼具的長篇。
當然,這些年間出版的長篇幾十部還是有的,由這六部獲獎,肯定也會讓這六部作品獲得更多關注,更多研究,以及更多批評。
比如謝進就是因此看到了《芙蓉鎮》,冒出了改編的想法,只不過最近他還看到了一部在《十月》發表的中篇軍旅叫《高山下的花環》。
而在若干年后,頭上頂著茅獎作品的名頭,起碼會比同時代的作品有更好的銷量,當然,能否經受住歷史的考驗,在幾十年后仍被讀者追捧,這就難說了。
大部分獲獎作品都是寫的這個時代,是有時效性的,所描寫的故事,刻畫的情感不再被后來人所感同身受。
當然,有大熱影視作品改編又是另一回事兒了。
但起碼現在,當茅獎名單公布后,新華書店里這六部書立即迎來了搶購潮,很多書其實還都有存貨,但六部書里面銷量最好的《人間正道是滄桑》是真的沒有了,所以人民文藝出版社立即開始了又一次的加印,這次直接來50萬套。
50萬銷量那可是很多書的一輩子。
哪怕都是獲獎作品,在故事性,傳奇性做得最好的《人間正道是滄桑》也是最好賣的。
~
王碩進了新華書店,看到洶涌的人群他嗤之以鼻,并沒有跟風,而是買了一本魏明的中篇《陽光燦爛的日子》,之前是在雜志上看的,現在買一本收藏一下。
這書常看常新,非常值得回味。
如今全國各地都掀起了個體經商浪潮,喜歡賺錢的王碩覺得寫來錢太慢,死工資也沒意思,于是辭了職跟朋友石小滿合伙開了一家烤鴨店,這要是弄好了,3000塊算什么,三萬塊也是他。
不過他認識的一個朋友馬衛都如今成了《青年文學》的編輯,為了找王碩約稿,把他吹得天花亂墜。
恰逢茅獎結果出爐,馬衛都又找上來了:“我的王老師啊,你還得寫啊,下一個魏明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