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數語,不僅點題精準,更以強烈的對比和極具概括力的史實抓住了全文重點。
這正是頂級策論破題應有的氣象——開門見山,氣勢奪人,觀點鮮明!
陸北顧感覺自己的狀態前所未有的好。
他仿佛進入了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筆下流淌出的是經過三天三夜苦行僧式特訓后,融匯了無數前人智慧、自身領悟以及應試技巧的巔峰之作!
考案之上,策論卷的空白處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一行行力透紙背、邏輯嚴密、引經據典的墨跡所填滿,字里行間都透著一種掌控全局的自信。
論“得”,他引晁錯《論貴粟疏》言文帝時積蓄之厚,為武帝用兵奠基;引衛青、霍去病漠北封狼居胥之功,彰顯武功之盛;引張騫開拓西域,絲綢路通,強調其深遠影響。
論“失”,則引司馬遷《平準書》中“府庫益虛”之嘆,引《漢書·刑法志》中因連年征戰導致“征發煩數,百姓貧耗,窮民犯法,酷吏擊斷,奸軌不勝”的記載,最終落腳于漢武帝晚年《輪臺罪己詔》的悲涼與反思。
史料翔實,正反兼顧,層層遞進。
更妙的是,這篇史論里,陸北顧并非簡單堆砌史料,而是將“得”與“失”貫穿于整個歷史進程的脈絡之中,分析其因果關聯。
文景之蓄積是“得”的基礎,卻也助長了武帝好大喜功之心;開疆拓土是“得”,但過度透支民力則必然導致“失”。
他甚至在結尾處,巧妙地以春秋筆法暗喻,既扣住了經義,又升華了史論的高度。
而在陸北顧斜后方不遠處,朱南星卻有些痛苦,他剛勉強對付完前面的內容,此刻正對著策論卷《論漢武開邊之得失》的題目,眉頭擰成了疙瘩。
這時候已經到飯點了,但是分舍考試是不可能讓學生出去吃頓飯回來再答題的,所以此時他肚子里那點稀粥和胡麻餅早就消化殆盡,熟悉的饑餓感如同附骨之疽,不斷侵蝕著他的專注力。
更要命的是,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真有那么一絲若有若無的香氣,他仿佛又聞到了燒鵝的味道!那肥美油亮、香氣撲鼻的幻象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讓他喉結不自覺地滾動了一下,口水悄悄分泌。
“為了燒鵝!為了熱水澡!”
朱南星在心里惡狠狠地給自己打氣,用力甩了甩頭,試圖驅散那誘人的幻象。
他咬緊牙關,努力回憶著自己所學和臨時抱佛腳看的東西,艱難地在草稿紙上梳理著思路。
“漢武.打匈奴.衛青霍去病.嗯,這是‘得’.呃,‘失’.好像花了很多錢?對!鹽鐵專營!老百姓很苦.”
朱南星寫得磕磕絆絆,遠沒有陸北顧那種引經據典、信手拈來的從容。
旁邊盧廣宇也是滿頭大汗,正對著詩賦題目冥思苦想,顯然也不太順利。
竺楨則一如既往地沉靜,一筆一劃寫得極為認真,速度雖不快,但勝在穩定,黃靖嵇則顯得比較放松,按部就班地答著題,心態比較放松的模樣。
很快,分舍考試便結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