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現代人聽到這個名字,腦海里出現的都是一個黑臉大胖子,眉心還帶個月牙,能夠秉公斷案,身邊還跟著展昭和張龍趙虎王朝馬漢。
但實際上,包拯的歷史形象和他在斷案小說里的形象相差甚遠.包拯雖然為人清廉,但卻絕非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他也有自己的朋友,有一顆想要進步的心。
在歷史上,嘉祐四年,包拯會先彈劾三司使張方平以致其免官,隨后再彈劾仁宗任命的新任三司使宋祁,以至于仁宗被逼無奈,最后任命包拯以樞密直學士之職權知三司使。
因為這件事情鬧得太難看,以至于大噴子歐陽修直接上了著名的《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
歐陽修一向直抒胸臆,從來不慣著誰,上來一句“拯性好剛,天姿峭直,然素少學問,朝廷事體或有不思”就直接半點面子不給包拯留了,接下來的“今拯屏逐二臣,自居其位,使將來奸佞者得以為說,而惑亂主聽。今后言事者不為人信,而無以自明,是則圣明用諫之功,一旦由拯而壞”更是諷刺拉滿。
最后歐陽修直接建議仁宗“伏望陛下別選材臣為三司使,而處拯他職,置之京師,使拯得避嫌疑之跡,以解天下之惑,而全拯之名節,不勝幸甚”。
這篇《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公布之后,其中“蹊田奪牛,豈得無過?”一句,引發了朝野間議論洶洶,包拯只能待在家里躲避任命.不過他最后還是如愿以償了,兩年后的嘉祐六年,包拯在韓琦的大力舉薦下終于得以擔任三司使。
而這一系列事件的源頭,也就是包拯彈劾張方平的理由,正是所謂的“張方平涉嫌低價購買土豪田產”一事。
——所以,要不要提醒張方平呢?
陸北顧陷入了沉思。
“提醒張方平似乎并沒有什么意義,一則以自己的身份說出來太突兀,交情也沒到那份上;二則韓琦與張方平關系不睦,互相之間爭端已久,所謂低價購買田產也不過是找個由頭而已,哪怕沒了這個理由,只要想找,總能找到別的理由。”
廟堂斗爭是非常殘酷的,如非必要,陸北顧不想卷入其中。
“等考中進士再想這些事情吧。”
稍微小憩了一會兒,陸北顧醒來,開始在學舍內讀書。
周明遠作為老牌上舍生水平不低,陸北顧研讀白沙先生給他的手稿,偶爾遇到難題,問周明遠通常能得到解答。
而陸北顧也發現,他遇到的這些難題,其實很多都是別的上舍生早都遇到過的這很正常,學習就是如此,不同階段都有各自的內容,這注定早就有無數人走過相同的攻克之路了。
而這也讓他對于加入社團,有了一些想法。
接下來的幾天,陸北顧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研讀白沙先生布置的作業以及去中舍的講堂上課這兩件事情上。
然而這場暴雨卻始終沒有停歇,開始逐漸到了令人憂心的地步。
隨著雨越下越大,哪怕因為瀘川縣大部分建筑依山而建的情況有利于將水導入到沱江和長江之中,縣內各條街道還是出現了內澇現象,州學也不例外。
不得已,陸北顧也穿上了配發的木屐和蓑衣,跟著同學們在助教的指揮下開始用木盆往外倒水。
可情況并沒有隨著他們的努力得到改善。
雨越下越大,水越積越高,乃至于城中的人心,都隨著糧價的不斷攀升而浮動了起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