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塘關中紳耆大駭,然已無可御妖者矣。”
韓子瑜的目光落在哪吒自刎后龍王依然水淹陳塘關那段。
他微微蹙眉,旋即又舒展,笑道:“陸兄此筆,辛辣至極,那些為求自保、逼迫李靖獻子的‘紳耆’,這隱喻用得巧妙。”
文豪者,以文救世。
顯然,一旦韓家開始給城中老弱放低價糧,那么隨著神話故事的流傳,瀘川城中市井百姓,就會自動把這唯一的救命糧店,帶入到“哪吒”這個角色里。
而這個角色在故事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以及最后做出的抉擇和結局,就將起到代指現實的作用!
“李靖于城頭,仰見龍王翻云布靂,俯觀萬民葬身波濤,肝膽寸摧。
忽憶哪吒橫劍之言,五內如沸:‘兒乎!父蔽于俗義,鑄此滔劫!’
當是時,見乾元山金光破晦,太乙真人馮虛而至。
袖中忽飛赤蓮千瓣,凌波不沉,聚為丈六蓮臺。
真人并指叱曰:‘靈珠何在?此時不醒,更待劫波滌盡蒼生耶!’
霎時滄海鼎沸——
哪吒元魂自浪底沖霄,踏蓮臺而立!
真人振袖,仙藕化金甲,赤蕊變尖槍,蓮莖為長綾,更引九幽業火凝雙輪。
但見:火尖槍抖,焚雨蒸云;風火輪轉,犁濤分浪。
哪吒踏焰騰空,目射斗牛,復戰龍王,龍王披靡敗走。
自此孽波止息,黎庶得安。”
陸北顧筆走龍蛇,將太乙真人重塑哪吒法身、賜予法寶、再戰龍王的情節一氣呵成。
韓子瑜一直屏息凝神地看著,直到最后一個字落定,才舒了口氣。
“妙!妙極!”他眼中異彩連連,“情節跌宕,更難得是這‘唇亡齒寒’、‘獻子求安反招大禍’之論,直指人心!尤其這哪吒重塑法身、踏浪降龍一段,氣勢如虹,定能令孩童心馳神往,口口傳誦!”
他拿起墨跡未干的紙,又細細讀了一遍。
“韓兄謬贊。”陸北顧神色反而很平靜,“不過故事要傳唱,還需再精煉些,勞煩韓兄費神取其神髓,給孩童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再輔以這完整故事作為‘底本’,讓說書人、走街串巷的貨郎去傳播,效果更佳。”
“此事易爾。”
韓子瑜小心地將稿紙吹干,折好收起:“我家自有伶俐人最擅此道,陸兄放心,這故事源頭,絕不會牽扯到你身上。”
顯然對于這些瀘州本地的大家族來講,傳播流言,做起來毫無難度。
他頓了頓,看著陸北顧,眼神中還帶著探究的神色。
“只是這結局,哪吒雖重獲新生,大敗龍王,解了陳塘關之厄,但終究是‘死’過一次了。陸兄落筆于此,是有所感?”
陸北顧望向窗外,州學籠罩在迷蒙雨霧之中,檐溜如注,敲打著青石階。
“不過是想告訴聽故事的人,有些東西,比如‘希望’,比如‘抗爭’,是不會真正死去的。”
陸北顧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穿透雨幕的力量。
“哪怕一時被壓制,只要時機一到,它總會以更強大的姿態歸來。而試圖用妥協來換取茍安的人,最終往往連茍安也求不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