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醍醐灌頂
晚上暑熱稍降,然而即使門窗敞開,室內還是因為人員聚集的緣故,溫度居高不下。
眾人手中的蒲扇搖得更急了,紙張翻動間都帶著一股粘膩的濕氣。
社長崔文璟擦了擦額角的汗,分享道:“諸位,四州聯考的詩題,向來講究‘切題、工穩、氣象’,去年所出‘秋日登高懷古’,格律精嚴者眾,然能跳出‘悲秋’窠臼,寫出雄闊或深沉新意者寥寥,今年輪值嘉州出題,其學官往往偏好清健雅正之風,尤重‘氣象’二字,我等需多加揣摩。”
“社長能講講這‘氣象’的要點嗎”
“所謂‘氣象’非指一味宏大,更要言之有物,情真意切,于細微處見精神。譬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靜動相生,便是氣象。”
“然也。”另一位年長些的上舍生補充道,他的嗓音因炎熱有些沙啞,“不過考場之上,時間緊迫,首要還是‘穩’。破題要準,切中題目字眼;格律要嚴,平仄對仗不可有失;用典要恰,寧可穩妥,勿求險怪。”
“不錯,尤其是現在暑熱當頭,心浮氣躁最易出錯,萬勿因追求新奇而亂了方寸。去年戎州一題‘夏日荷塘即景’,便有同窗貪圖仿寫‘映日荷別樣紅’之妙,卻忘了題目要求是‘即景抒懷’,通篇寫景,忘了‘懷’字,一著不慎就掉出上舍了。”
陸北顧聽得專注,集會討論的這些,其實也正是他目前所面對的困境。
他寫詩常有靈光一閃的句子,如“中有龍蛇紙上聲”,但在嚴格的格式和切題要求下,有時會顯得不夠“工穩”,或者為了追求“氣象”而舍棄了考試里更需要注意的東西。
“這次跟著周明遠來參加社團集會,倒是頗有收獲。”陸北顧心忖道。
其實應試就是如此,只要整體沒有大的改動,那么每個人走過的路,跟前輩都是大差不差的。
而前輩往往早就把經驗規律總結出來了,如果能夠直接獲取,那么比自己慢慢琢磨效率要高得多。
討論繼續進行著。
見陸北顧一直在沉思沒說話,崔文璟怕他害羞,特意關照了一下。
“陸賢弟,我聽過你在迎新雅集上寫的詩,才情是極佳的,尤其意境營造,有不俗之處。”
崔文璟點撥道:“但應試詩,就好比戴著重枷走路,規矩是第一步,所謂‘穩’字訣,實乃金玉良言尤其這四州聯考,閱卷學官面對海量卷子,第一眼看的便是格式工整、切題精準,若此關不過,縱有驚才絕艷之句,亦恐明珠蒙塵。”
陸北顧深以為然,點頭道:“多謝社長提點,我近日練習,亦覺此乃瓶頸。往往構思時自覺雄奇,落筆后或因格律束縛,或因用典生澀,或因未能緊扣題目限定之‘眼’,反覺束手束腳,氣韻不暢。”
“陸賢弟不必過謙。”崔文璟鼓勵道,“你的《六國論》,氣勢磅礴,史論精當,足見底蘊。詩賦之道,與策論雖有不同,然‘立意’二字卻是相通。你只需將其化入詩賦的格律框架之中,緊扣題目所要求的‘氣象’或‘情懷’,自能別開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