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解元歸屬
貢院深處,那間門窗緊閉、日夜都有衙役值守的廳堂里。
十數名學官圍坐在極長的條案旁,條案兩側還分布著很多小案幾,那些小案幾上面堆積的,都是蓋著鮮紅的判卷官印鑒的分科評分冊頁.這薄薄的紙片,承載著近兩百名州學生員數載寒窗乃至一生的成敗榮辱。
主考官李磐與主判卷官江子成端坐于上首,面色沉凝,看著小案幾前的書吏們將各自負責登記匯總的總評表不斷遞給條案這邊的學官。
書吏們的工作流程很簡單,就是按照考生的編號,將判卷官填寫的分科評分冊頁進行匯總登記,然后確認最終的總評,而只要確定了總評,就可以拿到條案上進行排序了。
是的,方法比較原始,就是把高的擺上面,低的擺
每出一個人的總評表,學官就根據其總評分數將其插到對應位置,等到所有人的總評表都擺在上面,這次州試的排名自然也就出來了。
江子成催促問道:“陸北顧的總評出來了嗎”
“馬上了。”
書吏最后核對了一遍,然后將陸北顧的總評表交給了江子成。
對于這位名聲大噪的州學新生這次州試的成績,很多學官也都非常好奇,因此,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過來,甚至連李磐都微微側傾身體看了過來。
因為大宋重文,而科舉考試是選拔文官士大夫的最重要途徑,所以科舉考試的規矩非常嚴苛,出題的不負責判卷、判卷的不知道判的是誰的卷.只有到最后登分匯總進行排名的時候,才能在眾人齊聚的情況下知道考生的總評。
江子成定了定神,開始念誦總評表上的那串成績。
“帖經:十題全對,甲中!”
這次州試依舊出了很多的倒拔題,不過對于頂尖州學生來講,十對十或者十對九都不是什么難事,陸北顧的帖經成績很高倒也不是特別讓眾人驚訝。
“墨義:十題,八題甲下,兩題乙上,綜合評定,甲下!”
這就很讓人驚訝了,畢竟墨義之難,尤在帖經之上,尤其是那《禮記》取法之道與《春秋》鴝鵒災異說的辨析題,堪稱鬼門關!
甲下,這幾乎已是墨義評分的頂點!
而帖經和墨義是最考驗考生根基是否牢固的科目,陸北顧一個今年剛入學沒幾個月的新生,能有如此基本功,還是讓學官們感到佩服。
“莫不是能中舉人”有人竊竊私語問身旁的同僚。
“往下聽聽再說,今年詩、賦都難。”
江子成繼續道:“詩題:《賦得秋日懸清光》,立意高遠,格律精嚴,意境澄澈,甲下!”
又是甲下!
“雖然沒看到原詩,但既然有這個評分,就說明已是試帖詩的頂尖水準了,前面考的這么好,如果后面能保持,大概率就能中舉人了。”
“賦題:《圣人御極以德化民賦》,緊扣‘圣德昭彰,民風丕變’八韻,鋪陳宏闊,辭章典麗,論理透徹,甲下!”
“嘶——”
這次,廳堂里清晰的抽氣聲再也壓抑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