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溪水靜靜流淌,竹棚下茶香裊裊。
兩位年紀相仿且同樣喜好美食的少年郎,一個侃侃而談“廚藝創新”,一個聽得如癡如醉、心馳神往。
暢談良久之后,蘇軾再次問道。
“蘇某實在喜歡,不知陸賢弟可否將菜譜示與我一觀”
陸北顧頓了頓,說道:“菜譜乃是私廚安身立命之本,我家人賴此維持生計,若是尋常人來借,恐有竊密之心。”
蘇軾饞的厲害,咽了口口水,指天發誓道:“蘇某只想自己做來解饞,決不會外傳,亦不會以此牟利,還請陸賢弟借我看看。”
別人說這話,陸北顧不見得信。
但從蘇軾這種著名吃貨的口中說出來,他是信的。
“也罷。”陸北顧微微頷首,“不過這菜譜倒未曾寫到過紙面上,我原本想著日后家中衣食富足,不再需要以此為業了,再將這些新菜做法推向天下.那今日便先寫個書稿,予蘇兄一觀。”
隨后,他從旁邊的商鋪借來紙筆,用空茶碗壓著紙。
陸北顧在只有他們二人的江邊茶攤上,揮毫而就。
“《蜀饌錄序》
余曾隨上官經岷峨1之墟市2,見庖丁解彘于江畔,鼎鑊3騰霧,椒辛盈衢4。
余乃嘆曰:‘蜀中滋味,自天地剖判5以來,獨得造化醯醢6之妙。’
然觀市肆所陳,不過燔炙7膾醢之常法,余遂生輯錄庖膳之志,每逢老饕秘授異方,亦或自古籍中有所領悟,輒錄青藤箋間。
今輯為三卷,分述火候、物性、食趣,名曰《蜀饌錄》。
如法王寺庖僧言,烹小鮮如治大國,箸頭禪機,其在茲乎”
寫完了書的序言,陸北顧略微斟酌,繼續寫下菜譜。
“《蜀饌錄其一火候》
【回鍋肉】又謂之熬鍋肉。取二刀坐臀,湯鑊初沸即出,切蟬翼薄片。青蒜斜批,豆豉爆香,入肉片急火顛炒,務令燈盞窩現,則肥者不膩,瘦者不柴。此味最見火候分寸,遲則焦枯,速則生腥,當如名將用兵,攻守瞬息。
【樟茶鴨】非樟非茶,實以香樟葉與蒙頂茶熏制。選邛州麻鴨,經腌、熏、蒸、炸四法,皮如琥珀,肉帶煙霞。
【麻辣豆腐】擇豆腐二方,山泉水浸去澀味。肉末以豆豉、胡椒末同炒,加茱萸紅油沸之,方下豆腐。須用文火慢,使麻、辣、香、嫩四味交融。
【水煮羊肉】非真水煮也。羊肉切柳葉片,芡粉蛋清腌漬。菜油燒至十成,下豆豉、姜蒜末爆香,注高湯煮沸,投時蔬墊底,肉片汆入即起。潑滾熱茱萸紅油于其上,嗤然作金玉聲。此味最宜雪夜,赤霞映白瓷,恍見峨眉山月。
【魚香肉絲】無魚而具魚鮮者,此味獨絕。里脊切絲,姜、蒜、蔥白皆作細末,以醋調汁。武火急炒,使肉絲裹汁如瓔珞。
【煳爆雞丁】雛雞胸肉切骰子塊,鹽酒漬之。油鍋七分熱,投茱萸紅油、胡椒,香透后下雞丁爆炒。臨起鍋時,傾醋汁,酸甜麻辣俱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