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蒸蔚,江山如畫,豈能無詩”
崔文璟深吸了一口帶著水霧的空氣,神情沉醉而悵然,仿佛這人間仙境已滌盡了他胸中屢試不第的郁結,只余下對這造化的無限感懷。
他望向陸北顧,眼中帶著邀請之意:“賢弟,此等天地大觀在前,你我何不效仿古人,臨風一詠”
陸北顧含笑拱手:“崔兄詩才卓然,理當先請。”
崔文璟略一沉吟,目光掃過那云霧繚繞的千峰與腳下奔流的碧水,胸中塊壘化作釋然之句,朗聲吟道。
“《赴京過夔門有感》
萬里長江一葦通,巒連曠野走蟠龍。
驚瞻霧鎖巫山峙,駭睹濤崩夔峽洪。
鷗鷺棲機汀渚畔,風帆劈浪海天中。
此身已寄煙波外,何必蓬萊覓舊蹤”
其聲清越,在峽谷間隱隱回蕩,詩中既有對壯闊江山的驚嘆,亦透出歷經險阻后的悵惘。
“好一句‘此身已寄煙波外,何必蓬萊覓舊蹤’!”陸北顧贊道。
而與人到中年屢試不第的崔文璟不同,少年一副青衫磊落、眼中有光的模樣,他過三峽時看到的不是煙波浩渺的悵惘,而是天地壯闊的豪情。
此時,陸北顧胸中豪氣頓生。
他摘下腰間葫蘆,雖無酒,亦仰頭暢飲一口清水。
“那我便也和一首《三峽秋望》!”
他憑欄而立,對著那萬仞青山與奔流大江,朗聲應和。
“金烏乍躍白鹽巔,霜楓盡染赤崖煙。
年少氣吞巴蜀水,舟輕欲破楚荊關。
云開巫峽千帆競,浪涌瞿塘萬馬旋。
此去汴梁摘星斗,不教秋色老江天!”
最后一句,他幾乎是縱情長嘯而出,聲震峽谷,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同樣三峽行舟的情景,陸北顧一句“云開巫峽千帆競,浪涌瞿塘萬馬旋”,前半句以無數舟船乘風破浪的場景,暗喻天下英才競相前行的壯闊場面,后半句寫的是瞿塘峽的驚濤駭浪在此刻就如同沖鋒陷陣的戰馬一般氣勢磅礴,以喻其不畏前路險阻。
可以說,他詩句中那股少年投身時代大潮的激情無畏,與崔文璟詩中鷗鷺忘機的閑適、風帆破浪的孤寂,甚至見蒼茫空闊而生退意,截然相反。
而心中生出了悵惘之情的崔文璟,似乎也被他的豪情所感染,振奮言道:“你我此行,正好一睹這大宋的萬里錦繡,與那煌煌天闕!”
客船如離弦之箭,順流疾馳,載著兩位士子駛向荊湖。
前程萬里,山水迢迢。
【第二卷《少年游》,結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