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曾鞏與王陶談話間,漁家娘子已手腳麻利地端上了第一道菜——大盆魚湯。
湯色濃稠如乳,熱氣騰騰,不見半點油星,只飄著幾縷碧綠的蔥絲和姜片。
看起來很簡陋,但一股難以用語言描述的,仿佛凝聚了湖魚精華的醇厚香氣直沖鼻腔。
王陶笑著示意:“來,都嘗嘗,這是用剛出水的大青魚頭,配上鯽魚、小雜魚,慢火煨燉了幾個時辰的‘三白湯’,最是滋補暖胃。”
呂惠卿連日驚惶,此刻喝下這暖融融的湯水,只覺一股暖流從喉頭直下肚腹,緊繃的神經都松弛了幾分。
曾鞏也喝了一口,忍不住贊道:“好湯!清而不淡,鮮而不腥!”
聞言,陸北顧也舀了一勺。
那純粹的、不加修飾的鮮味在舌尖化開,用文學點的比喻,就仿佛喝下了一口活生生的洞庭湖。
湯碗未空,第二道菜又至,一盤色澤紅亮的“干燒草魚”。
這是選取肉質肥美的草魚,先煎后燒,醬汁非常濃郁,還放了鮮蘑塊等物,而被用刀切成“田”字格的魚肉,只要筷子輕輕一拽,就能拽下來,醬香與魚鮮完美融合,極其下飯。
王韶夾了一大塊,吃得嘖嘖有聲:“這魚肉好,比在福建吃的海魚還要更勝一籌。”
陸北顧默然無語,只是打量了一下放米飯的盆在哪。
第三道菜是清蒸大白鰱,整條尺余長的鰱魚臥在粗瓷盤中,僅以姜片、蔥段鋪底,淋上少許秘制油,魚身下墊著幾片臘肉增香。
魚蒸的火候恰到好處,魚肉雪白如蒜瓣,用筷子輕輕一撥便脫骨離刺,蘸上一點碟中調制的姜醋汁,入口即化,鮮嫩得不可思議。
不過這種菜只吃幾口還行,吃多了難免會有嚼蠟感。
接下來的幾道菜也都不錯。
油爆蝦用的是湖里剛撈上來活蹦亂跳的青蝦,個頭不大卻極飽滿,猛火快炒后蝦殼酥脆、蝦肉緊實彈牙,哪怕連殼嚼都是滿口生香。
香煎銀魚餅則是將細小的銀魚混入蛋液和少許面粉,攤成金黃色的薄餅,外酥里嫩,銀魚的鮮味被熱油完全激發出來.銀魚古稱鲙殘魚,廣泛分布在各大水系的河口,在鄱陽湖、巢湖、太湖、洞庭湖等內陸大湖里尤其地多。
不過,飯桌上的氣氛稍有些沉默。
倒不是他們害羞,而是因為剛才是曾鞏和王陶兩個老友敘話,他們本來就插不上嘴。
現在能說話了,可鑒于呂惠卿昨天剛在江陵府惹出事情,一時之間也沒人去挑頭。
看著他們也不說話,就在悶頭吃,已經吃到半飽的陸北顧放下第二碗飯,開口說道。
“前唐詩人杜甫喜銀魚,有詩《白小》云‘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魚。細微沾水族,風俗當園蔬’,如今一嘗,確實滋味不錯。”
王陶看著眼前這位在眾人中看起來最開朗的年輕人,也很給面子地沒讓他的話掉地上。
“所謂‘洞庭枇杷黃,銀魚肥又香’,其實五月枇杷熟時,銀魚才是最肥美的,那時候你來洞庭湖,湖畔商賈云集,皆緣于銀魚.到了如今九月,其實已經沒有個頭大的銀魚了,只剩下這些細小的拿來烙餅。”
陸北顧又道:“這味道也很不錯了,我們四川那里似乎都沒有這種魚。”
“張老漢。”
聽了這話,王陶扭頭招呼漁家老漢道:“銀魚魚干還有嗎有的話,給這幾位一人帶幾包。”
“有!有的!”